2月9日,正月十二,蛇年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星期天。
初春的阳光洒在午后的田园,轰鸣的摩托车引擎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3名骑手穿行于渔湾古道中。在“我在石港很想你”的标牌下,骑手熄火、落脚撑、摘头盔,步入此处的一家乡村咖啡馆。推开玻璃门,浓郁的咖啡香裹挟着木柴燃烧的温暖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正是坐落在石港镇睹史院村的老男孩咖啡馆。
睹史院村不仅承载着千年的文化沉淀,如今,更通过一系列新业态的引入,将传统乡村打造为多元体验式生活场景。作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江苏省旅游重点村,这里吸引着远近游客前来打卡。
连接城乡的温暖村咖店
老男孩咖啡馆店内两层楼高的挑空设计,让阳光毫无阻碍地洒在每一个角落。3台造型拉风的摩托车赫然摆放咖啡店的C位,金属质感的车身熠熠生辉,诉说着主理人的速度与激情。
“人要是来得多,我会将摩托车移走。整个室内最多可以坐150人。”一名身形高挑的男生,就是这家咖啡馆的主理人刘李彬,他在连续为顾客调咖啡的间隙和我们聊起来,“春节期间,只要天气好,店里的单日营业量总有七八百杯。”记者刨根问底,他和家人估算了一下,过年到现在,店里的咖啡卖出去总数有五六千杯了。
刘李彬是一名怀揣梦想的“老男孩”。他曾是上市公司的白领,也是一名骑行爱好者。如今选择回归老家睹史院村,以一杯手冲咖啡、一段温暖的音乐,为游客提供一片悠闲放松的天地。
“而立之年,我考虑如何真正‘立’起来。当时就想着摩友圈的一群朋友,骑行累了能有处歇脚地,正赶上我们睹史院村打造乡村文旅项目。我就回来开了这间咖啡馆,也算是把兴趣和事业相结合吧!”刘李彬创业思路很明晰,“我就是想在乡村和城市间搭一座桥梁。如今,咖啡馆加上室外已经有8亩面积,去年开始做烧烤、草坪婚礼,效果都不错。”
2023年9月,老男孩咖啡开业后,首批顾客都是机车圈子的。到现在,顾客就多样化了,除摩友外,从南通过来的自行车骑行者也喜欢来打卡。
“我昨天刚从外地骑行回南通,今天摩友群里两个朋友吆喝了一声,我们就开到这儿来碰个面。”姜小楠是叠石桥的一名带货主播,也是机车爱好者,年前花了4天时间从南通骑行到云南过年,一回来就直奔这个圈内人的指定“驿站”,分享旅途的精彩故事。
咖啡下乡,吸引的不只是年轻人。刘李彬说:“我们的顾客其实是全年龄段的,村里的老伯喜欢泡一壶红茶,我们还为小朋友准备了果汁、甜点。”对村里的老人而言,这里也是一处喝茶、聊天的好落场。“前几天,还有一位96岁的老先生来喝咖啡。”一名老茶客主动向我们“报料”。
乡村新业态下的圣耕园
走出老男孩咖啡店,我们来到圣耕园。如果说前者展现的是乡村的新热点,那么后者则是睹史院村探索农文旅融合式的新空间。
“过年不是我们的旺季,”南通五粮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华告诉记者,“去年稻蟹成熟的时候,大伙儿来吃螃蟹、喝米酒,场面热闹得很。”
圣耕园结合当地的耕作文化,引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种植、开发特色有机农产品,如金南风大米、薏仁黑米酒等优质农产品。对于孩子们来说,这里是一个生动的课堂,他们可以在这里认识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埋下一颗热爱科学的种子。
王华说:“我们仍然在积极地开发新产品,如芦笋挂面、芦笋啤酒、黑麦汁等,希望通过这些优质的农产品吸引到更多游客前来。我们最近去看窑炉面包项目了,条件成熟的话准备引进过来。”
“搞文旅,没有项目不行,没有活动也不行。我这里的活动都是请年轻人来策划的,他们懂现代人需要什么。目前,孩子们已经在策划二月二龙抬头的市集活动,希望通过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吸引更多人前来体验。”王华告诉记者。
沉浸式乡村体验“漫渔湾”
睹史院村位于千年古镇石港镇的北郊,石港曾有七十二座半庙,早在唐代,镇西北有一座睹史禅院,“睹院闻莺”历来为渔湾十景之一,睹史院村由此得名。
“睹史院村这个地名有很高的辨识度,经过多次的区划调整,村名保存至今。如今,我们在产业发展方面制定‘稻香渔湾,景秀水乡’的定位,通过农文旅一体化融合,焕发古老村庄新活力。”睹史院村党总支书记镇永忠向记者介绍。
近年来,睹史院村依托自身独特的15公里渔湾水道资源,串珠成链,打造“漫渔湾”市外田园网红打卡地。这里既有一代名相文天祥吟咏过的卖鱼湾水乡风情,又有老男孩咖啡店、圣耕园这些新兴业态,真正呈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田园画卷。
镇永忠认为:“我觉得在乡村做文旅,必须为游客提供更多真实可感的生活场景。不考虑游客的人造景点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在年轻的农二代中寻找‘乡村合伙人’,就像老男孩咖啡这样的,成熟一个推出一个。”烟火人家田园露营、稻田里的直播达人培训基地等更多的新场景正在探索中。在未来的规划中,睹史院村还将邀请更多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在乡村驻留,如今,任建娥书法工作室已经成立,将来会结合非遗小院等乡土文化载体,举办各种采风、艺术展示等活动,进一步提升睹史院村的文化氛围。
春风拂过,这一片氤氲着稻花香、咖啡香与书香的土地,正在用自己质朴的手笔,描摹着乡村振兴的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