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寒风料峭。海安义工联合会会长王美琴带着志愿者驱车一个小时,前往位于里下河水乡的白甸镇敬老院。
“来了来了!”一看到志愿者的身影,早已在食堂等候的老人们沸腾了起来。他们笑着大声招呼志愿者,主动排成了不同的队伍,等待服务。理发、量血压、修剪指甲……志愿者们一边忙碌着,一边跟老人交流,欢声笑语填满了整个空间,连冬日都变得温暖起来。
“我们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了解到,全市公办养老院90%以上的老人都是五保户或者是失独老人。虽然衣食无忧,工作人员也尽心照料,但因为缺乏亲情的陪伴,老人们还是感觉很孤独。”王美琴介绍,为了让老人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和尊重,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2011年5月,义工联正式启动“爱·陪伴”助老敬老志愿服务项目。如今,每周走访一家养老院组织开展助老活动,已经成为海安义工联合会的传统,14年来风雨无阻,逢年过节也从不间断。
除了海安义工联合会会长,王美琴还有另一个重要身份——海安市政协委员。王美琴是个行动派,为了贴近群众,她最开始在复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借了一张办公桌,固定每月15日全天接待群众来访。考虑到接待时间有限,平时群众有需求却无法反映的情况,王美琴又制作了社情民意收集二维码,群众只要扫码填写提交,她就能通过手机后台查看,保证联系不断线。
作为妇联界别的政协委员,她还主动与同社区的20多名妇女群众建立常态化联系,其中包括社区网格员、退休老党员、家政服务人员等。“她们大多具有较强参政议政意识、关心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我不仅能够听取更多意见建议,也能借助她们的力量了解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
去年,为了更好地听民声、解民忧,王美琴又把个人委员工作室搬到了马路对面的如意佳园小区一楼,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义工联活动站融合打造,取名“如意会客厅”,并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把居住或者工作在复兴社区辖区内的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聚集起来,通过“群众接待日”“‘码’上办”等形式,24小时不间断零距离接待群众。
工作室空间扩大、设施齐全后,来访的群众也越来越多。王美琴将更多时间花在接待群众上,哪怕本职工作再忙,每周也至少空出三分之一的时间待在会客厅。在她的牵头下,海安市第一家社区食堂开张了,附近小区的电瓶车充电设施也修建完毕,困扰当地百姓16年的问题得以解决,还借助海安本地网红的力量筹集善款定向资助8名困境儿童……
随着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实,一个个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王美琴和群众的心越贴越近,“有事就找王委员”成为附近居民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哪怕是捡到一张身份证,他们也愿意来找我帮忙。”王美琴自豪地说道。
在委员履职方面,王美琴想得更深更远:帮助群众,也要依靠群众的力量。
海安中学与如意佳园仅一路之隔,小区里租住着不少空闲时间较多的陪读妈妈。在长期交往中,王美琴倾听她们的心声,帮助解决烦恼,并鼓励她们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传递正能量的同时拓宽视野,用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共同投身志愿服务。
此次助老活动,就有不少家长和孩子一同来到现场。“以后我要帮外婆剪指甲,我今天才发现,老人自己剪脚指甲很困难,她们够不着。”志愿者傅晨越帮老人剪完指甲后,对妈妈说道。
“我想这就是一种善的传递。一个人走路可能会更快,一群人走路往往会走得更远。”受王美琴的影响,海安义工联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注册志愿者达8000余人,每年开展各类公益活动500余场。在她的带领下,义工联先后获得“江海志愿服务‘莫文隋奖’”和市优秀慈善志愿服务组织等多项荣誉。2022年,王美琴被聘为海安“志愿之城”形象大使。
临别前,王美琴笑呵呵地告诉记者,这个春节,自己也一点儿没闲着,办寒假公益托班、走访看望困境儿童、组织志愿者上街清扫垃圾……当被问及是否感到疲惫时,她回以一个灿烂的笑容:“累,但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