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进来”“走出去”“送上门” 擦亮科普教育活动品牌 | 南通博物苑“缤纷冬日·创意乐翻天”科普教育实践活动成功举办 | 南通发布

探索自然之美,点燃科学梦想。2024年12月28日至2025年1月22日,南通博物苑“缤纷冬日·创意乐翻天”科普教育实践活动持续展开。活动以园林环境、自然资源为切入点,通过“请进来”“走出去”“送上门”相结合,实地考察、图文讲解、操作体验等方式,构建“认知—体验—创造”的完整闭环,让深奥的科学原理变得可触可感。

把青少年“请进来” 开启自然探索之旅

位于濠河之畔的南通博物苑,是一处充满着历史底蕴与自然之美的天地。除了博物馆基本职能以外,苑内五六千种植物以及中草药等,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陶冶性情、学习科学知识的场所。

2024年12月28日,来自我市多所学校的学生们走进南通博物苑,开启了一场香料植物游园活动。薄荷叶凉中带苦、留兰香凉中有甜、香樟叶清新怡人、雪松叶沉静清冽……过程中,学生们在南通博物苑自然园林部科普专员黄晨的带领下,调动自己的多重感官,通过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探寻香料植物的奥秘。

广阔而有趣的天然课堂之后,学生们回到室内,利用一路上捡拾到的叶片制作独一无二的植物挂饰。在一双双灵巧的小手下,肉桂条、香橙片、松果,以及颜色、形状各异的叶子,经过穿线、打结、黏胶,组成了一个个扩香挂饰;将挂饰系上铃铛和丝带,一件件独具特色的作品很快便制作完成。朝晖小学二年级(3)班的包语晗成就感满满地说道:“我要把它带回家,挂在我的房门上,这样每天都可以闻到植物的芳香。”

2025年1月5日,恰逢小寒节气,20多名新学员相约南通博物苑,参与“踏叶赏冬话小寒”主题活动。依托苑内丰富的自然资源,科普专员沈寒月带着学员边游览边识物,了解落叶植物和常绿植物的区别,学习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原理;在沉浸式体验树叶拓印的过程中,激发其对植物、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走出去”“送上门” 把大自然“搬”到眼前

走出去,探索更广阔的自然天地。1月14日一早,20余名南通博物苑“小小科普员”满怀期待,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盛宴。当天,“缤纷冬日·创意乐翻天”科普教育实践活动走进上海自然博物馆,以“自然·人·和谐”为主题,带领学生依次参观“演化的乐章”“生命的画卷”“文明的史诗”三大主题板块,领略自然界的神奇与美丽,了解各种生物为了生存和繁衍演化出的“智慧”,体验自然界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演化历程,从而引导他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馆内非洲大草原多媒体秀吸引了众多小朋友的目光。一整面墙上,威风凛凛的狮子、成群结队的角马,还有花豹、野牛、长颈鹿等动物一一亮相,展现出壮丽的自然风光,带来了独特的感官体验。“身边的标本好像‘活’了过来,各种动植物把我团团‘包围’,让我心里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学生周雨萱激动道。

视觉与文化的盛宴让人流连忘返,家门口寓教于乐的研学活动同样令人回味无穷。1月21日至22日,南通博物苑携手通州区先锋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将“叶的形色之美”“科学家大战害虫:蝗虫”“草木岁时,节气更迭——二十四节气之大寒”“芬芳四季——芳香植物的秘密”四场子活动分别送进苏家埭村、周圩村、三圩头村和十六里墩村,让孩子们在冬日暖阳里沉浸体验、静心聆听,触摸自然脉动,深刻感受科学魅力。

10年深耕自然园地 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文化服务

南通博物苑自建苑以来,一直秉承创办人张謇先生“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的办苑宗旨,深入挖掘本苑自然科普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科普队伍专业能力,为南通地区公众提供公益性科普系列教育活动;目前,已成功创建“七彩夏日——小小科普员活动”“缤纷冬日·创意乐翻天”“蒲公英科普课堂”等系列品牌活动。

其中,“缤纷冬日·创意乐翻天”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创设于2015年,以园林环境、自然资源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考察、图文讲解、实物操作等形式,向公众展示自然科学有关知识和发展情况。

“真正的科普不应局限于实验室,而要扎根生活土壤。”南通博物苑自然园林部主任赵翀补充道,此次特别策划不仅是对10年优质文化进基层行动的阶段性总结,也为南通博物苑建苑120周年庆典预热,“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传递自然之美和科学之趣,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南通博物苑的丰富植物资源。”

随着更多青少年开始用显微镜观察晨露、用标本册记录物候,这座走过双甲子的文化殿堂正以创新姿态,书写“博物致知”时代新篇。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未来,南通博物苑将继续深入挖掘苑内博物馆文化和自然标本藏品资源特色,开发更多主题、更多形式的自然科普课程,走入校园、走进社会,不断激发社会公众的好奇心、想象力、探索欲,引领社会公众感受自然魅力,探索自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