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暖阳下,二月兰在军山悄然绽放。这抹淡紫色,不仅是装点城市的花海,更是跨越时空的信使。近日,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亩三分地工作室走进通师二附,通过“一朵花、一段史、一堂课”三个环节,为三年级学生开启一场“艺术与和平”的沉浸式研学之旅。
“同学们,这朵小花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也有它的名字——紫金草。”活动伊始,工作室成员用生动的故事揭开了紫金草的双重身份:在南通,它是烂漫的二月兰;在南京,它是30万遇难同胞的无声见证者,亦是和平的象征。通过原创绘本故事,孩子们第一次知晓了紫金草背后的故事——它是日本军医山口诚太郎从南京带走的种子,承载着对战争的忏悔与和平的祈愿。
随后的丝网印刷环节中,志愿者与孩子们一起将历史记忆转化为艺术行动。“刮板要稳,力道要轻!”一双双小手在大手的牵引下,小心翼翼地将淡紫色油墨刮过丝网。当网版揭开、花瓣轮廓跃然纸上的刹那,教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我的紫金草开花了!”有孩子指着作品说:“我要把它贴在家里,告诉爸爸妈妈这朵花的故事。”
这场研学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一次美育破圈的尝试。工作室负责人坦言:“和平教育需要找到与生活的触点。紫金草既是历史符号,又是孩子们触手可及的春天。我们播下的不仅是花种,更是跨越代际的记忆与对和平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