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    远教助农促春耕 | 南通发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海安开发区刘缺村党总支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将远程教育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组建“红色帮帮团”党员服务队,用“屏幕教学+云端问诊+地头实操”的新法子,为春耕生产注入强劲动力。

同“屏”共振,点亮知识灯塔

农时紧迫,春耕的每一个环节都关乎全年的收成。刘缺村党总支利用远教站点,组织村民集中收看实用课件。课件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土壤改良、种子挑选、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在宽敞明亮的远教室内,村民们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信息。

老种植户李大爷感慨道:“以前春耕,很多时候都是凭经验,走了不少弯路。现在通过远教看这些课件,学到了好多新知识,就像给咱种地开了个‘窍’,心里更有底了。”每次收看结束后,党总支还组织村民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心得,让知识更好地融入实际生产中。

云端连线,搭建技术桥梁

为了让种养技术更便捷地传递到村民手中,刘缺村党总支借助线上平台,邀请农业专家进行线上讲解。专家们针对本地的气候特点、土壤条件,详细介绍了适合本地种植的农作物品种以及养殖的家禽家畜种类,并对种养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答。

村民们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都能参与学习。种植大户张大哥说:“有了这个线上讲解,遇到问题再也不用干着急了。上次我家的水稻出现了病虫害,按照专家讲的方法,很快就解决了,多亏了村里的好安排。”线上讲解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能让村民及时与专家互动,真正做到了技术服务“零距离”。

实地演绎,激发创新活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让村民更直观地了解新型农业设备的使用方法,刘缺村党总支组织开展了现场示范活动。在田间地头,农机技术人员亲自操作新型播种机、无人机植保设备等,向村民展示其高效便捷的作业方式。

轰隆隆的农机声中,一座农场的示范田成了露天课堂。“操控无人机要像绣花,航线得走‘回字形’。”党员志愿者手把手教着乡亲,大家围在设备周围,仔细观察每一个操作步骤,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他都耐心解答,并邀请村民亲自上手体验。村民小赵兴奋地说:“原来现在的农业设备这么先进,操作还这么简单。有了这些设备帮忙,春耕轻松多了,效率也大大提高了。”现在村里组建了农机互助队,年轻人争着学新技术,老把式们戴着老花镜记笔记,田埂上处处是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党建引领下,远教赋能春耕生产,不仅提升了村民的农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还增强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未来,刘缺村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不断探索创新,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在广袤的田野上绘就更加绚丽的“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