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图书馆和南通大学图书馆联合举办“沿着运河读中国”系列主题活动 | 南通发布

25日下午,由南通市图书馆、南通大学图书馆主办,南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协办的“沿着运河读中国——国际青年解码文明迁徙图谱”主题活动开展。近40名南通大学留学生走进南通美术馆,参观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近距离欣赏一场文化与艺术盛宴,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自3月7日开幕以来,便备受瞩目。展厅内,80多件珍贵文物静静陈列,仿佛在向每一位参观者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而圆明园兽首铜像更是其中的耀眼“明星”。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是我国传统的十二生肖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的大胆尝试,其代表的“水力钟”技术充分彰显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然而,这些瑰宝却因战火而流散海外,如今历经波折,已有7尊兽首回归祖国怀抱。在本次展览中,牛首、虎首、猴首、猪首这4尊来自保利艺术博物馆的文物原件得以展出,而马首、兔首、鼠首则以海外回归文物的仿制件形式与观众见面。而此次展览,不仅旨在回溯圆明园流散文物的回归之路,更是对中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实践。

现场,展览策展人邵严律以全英文讲解的方式,为留学生们带来一堂生动精彩的文博课堂;大家一边在展柜前驻足细观,欣赏文物的精美工艺,一边聆听老师讲述其内含的中国故事。来自伊朗的留学生娜娜不禁感叹:“我非常喜欢中国文化。这些兽首铜像太精美了,它们不仅是艺术品,更承载着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让我对中国古代的智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除了令人瞩目的圆明园兽首,展览还设有“吉金春秋”“妙相重光”两大板块,分别展示着从海外回流的青铜器稀世珍宝,及中国古代石刻佛教造像的巅峰之作;并运用光影技术、绘画艺术,打造集文化与艺术于一体的沉浸式打卡点,为观众提供更丰富的观展体验。留学生们也纷纷举起手机,或仿照佛像的手势打卡,或与自己的属相合影,或站在圆明园《四十景图》前留下最美剪影,或三五成群记录难忘瞬间。

南通大学留学生辅导员滕恺表示,这次活动不仅让留学生们增进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还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学生们对此都充满期待。因为他们平时大多是在课堂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而通过这次活动,大家能够边走边看边听,在遇见国宝、与策展人对话的过程中,真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探索。”

据悉,此次活动是2025年市图书馆“沿着运河读中国”系列主题活动的首场,旨在以独特的视角,让外国青年直观感受中国文化遗产的魅力,让更多人深刻认识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市图书馆社会工作部主任姜珺表示,未来,市图书馆将进一步深化“沿着运河读中国”主题活动,持续挖掘大运河文化资源,与更多高校、机构合作,组织学生、市民参与文化走读、研学等系列活动,共同领略流动千年的运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