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幸福!如东这个草莓园里,他们宠着娃把事业干了 | 南通发布

一口鲜嫩多汁的甜“莓”,给冬春两季一个甜蜜的仪式感;一座充满甜味的草莓园,充满着“90后”父母实力宠娃的幸福感。

3月26日一早,在如东大豫镇大豫社区航菲草莓园大棚里,一颗颗白如玉、粉似霞、红若火的草莓正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妹妹,这颗草莓大,给你吃……”清脆的童声在大棚里回荡,就着哥哥递过来的手,轻轻咬一口,小姑娘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孩子们开心的背后,是宝爸王海浪和宝妈娜秀华一年辛勤的付出。“孩子从小就喜欢吃草莓,每到草莓上市季节,三五天就得买一次,贵的时候,百十来块也买不了多少,回来不够分,俩孩子就‘吵架’。”娜秀华说,本着让孩子实现“草莓自由”的初衷,去年,夫妻俩从流转的千亩土地中挑出10亩地开始种草莓。“没想到,这一种就‘种出了新事业’。”

“90后”父母“粮农”兼“果农”

王海浪和娜秀华夫妻俩虽说年纪不大,但却已是经验丰富的种地“老手”,从事粮食种植近10年。去年初,在通州的土地租约到期后,经朋友介绍,两人转战如东大豫镇,在大豫社区流转了约1000亩土地继续种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

“起初,根本没想种草莓,直到孩子们几次吵闹。”王海浪回忆,去年初,草莓刚上市不久,俩孩子闹着要吃,尽管价格高得离谱,但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夫妻俩只能硬着头皮买。“一百多块钱买来的草莓数量寥寥,小女儿吃得不尽兴,经常哭闹不休。”几番下来,王海浪夫妻俩萌生了种草莓的念头。

王海浪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说干就干,接下来半年多的时间里,他一边利用自己的农业经验,将一部分流转的土地改造成了草莓种植园,一边从网上学习草莓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同时积极走访通州、启东等地的草莓种植能手,虚心请教。“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王海浪笑着说,9月开始移栽,第一年,他选择了市场认可度较高的红颜、章姬、白雪公主等品种进行种植。

从最初的选苗、育苗、栽种,到后续的田间管理,王海浪亲力亲为,坚持绿色种植理念,通过物理防虫、蜜蜂授粉等方式,从源头确保草莓品质。“去年12月,头茬草莓成熟后,孩子们高兴坏了,一放学就往棚里钻。”王海浪说,看到孩子们满脸幸福的样子,夫妻俩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打造儿女专属“快乐王国”

“爸爸种的草莓最好吃!”在5岁小女儿的一声声“彩虹屁”中,王海浪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事实上,这座小小的草莓园不仅让孩子们实现了“草莓自由”,更让他们拥有了一片欢乐天地。每到放学或假期,孩子们总会迫不及待地奔向那片属于他们的“快乐王国”。在草莓园里,他们可以亲手采摘新鲜的草莓,尽情享受“草莓自助”。“我家小姑娘摘草莓的技巧和手速,连我都自愧不如。”王海浪难掩笑意,“哥哥妹妹偶尔还会带同学、朋友一起来玩耍,这里就相当于孩子们的游乐场。”

“爸爸种了草莓,我和妹妹都很开心,想吃就自己采,我也经常请朋友一起来采草莓。”与“社牛”妹妹不同,今年上五年级的哥哥王苏航有些腼腆,但他眼中的光芒却透露出对这片草莓园的喜爱。他告诉记者,自从家里有了这片草莓园,他和妹妹的放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会帮爸爸妈妈一起照顾草莓园,还会观察草莓的生长变化。”这样的经历不仅让他们学会了如何照顾植物,更让他们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

草莓园见证了王海浪和娜秀华作为“90后”父母的用心与智慧,他们通过种植草莓,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亲近自然、体验劳动、学习成长的环境。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一家人共同经营着属于他们的“莓”好生活。

大棚里的“甜蜜事业”

说话间,大豫社区15组的桑大爷赶早来棚里采摘。“这会儿天气还不算太热,采点草莓回去中午‘加餐’,他们家的草莓绿色无公害,摘了直接就能吃,我们家大人小孩都喜欢。”他说,草莓园紧邻马路,往来很方便。

 “这一季基本以采摘、马路边零售为主。”王海浪介绍,这个草莓季,草莓园最多一天接待了90多人,平日里以周末和假期接待人次较多,平均下来,每个周末在三四十人左右。

眼下,草莓已接近尾声,预计5月初全部清园。这两天,空出来的两张棚已陆续移栽西瓜苗。“这批西瓜生长期在3个月左右,现在栽下去,七八月收获,九月清场继续种草莓。”王海浪告诉记者,草莓、西瓜轮作,小果园将在不同季节奉上不同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草莓、西瓜,“甜蜜事业”还在不断延展。王海浪夫妻俩正在尝试种植蓝莓,“现在最大的担忧就是蓝莓价格高,怕种了卖不动。”王海浪告诉记者,蓝莓不如草莓“群众基础深厚”、受众广,为了降低风险,他们有计划先小规模试种,看看市场反应如何。如果效果好,再考虑扩大种植面积。“虽然初衷是想让孩子实现‘草莓自由’,但‘取悦自己’和‘取悦顾客’并不矛盾,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努力,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