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通城首家24小时城市书房:藏书6000余册,不打烊的精神驿站 | 南通发布

夜幕降临,不少读者迎着一束温暖的灯光,走进大生文创街区的大生书苑,点一杯咖啡,翻开一本书籍,享受静谧的阅读时光……作为通城首家24小时开放的城市书房,大生书苑由大生集团与市图书馆共同打造,今年成功入选省级“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

以书为友,汲取思想的养分

 “相信阅读的力量,也相信文字和时间会使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那些经过提炼的人生和思想,足以让我们的生命更开阔。”毕业于复旦大学的任飞鸿,是大生书苑的常客,也是深度阅读的践行者。昨晚8点,在书苑的一隅,他静静地翻阅着《你的孩子和他的艺术》,手边摊开的手写笔记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思维碰撞后迸发的灵感火花,宛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

大生书苑作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地标,致力于提升街区文化品质,探索文商旅融合新路径。沿着狭长的图书走廊前行,6000余册藏书整齐排列,涵盖文学、历史、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宛如一座知识的宝库。无论是沉浸书海的求知者,还是寻找灵感的创作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角落。

任飞鸿也是一名绘画老师,对大生书苑的艺术氛围情有独钟。书苑由老房子改造而成,散发着独特的历史韵味,宛如一位历经岁月洗礼的智者,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激发着他的创作灵感。闲暇时,他穿梭于书苑周边的美术馆,在艺术的海洋中遨游。一杯咖啡,一本书籍,在袅袅升腾的香气中,他的思绪在艺术的世界里自由驰骋。

任飞鸿对藏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喜爱蒋勋的作品。他收藏了蒋勋的大部分著作,喜爱的书籍都会买两套,一套用于日常阅读,一套精心珍藏。在他看来,阅读是给自己充电,补充和壮大自身的过程。面对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海量网络信息的冲击,大生书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静下心来阅读的舒适空间,这也是他选择这里的重要原因。任飞鸿的阅读涉猎广泛,不仅包括与专业相关的艺术书籍,还有小说、散文等。他认为,广泛涉猎各类书籍,能拓宽自己的视野,然后在感兴趣的领域深入研究。

争分夺秒,为梦想奋力冲刺

与任飞鸿不同,韩妮妮是一名正在为考研复试全力冲刺的考生。清晨七点,当城市还在沉睡,韩妮妮便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脚步匆匆地赶往大生书苑。在书苑的书桌前,她有条不紊地整理着资料,一杯温水、一支黑色签字笔和几张写满笔记的稿纸,构成了她备考的日常。稿纸上工整而密集的字迹,记录着她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对梦想的不懈努力。

韩妮妮选择大生书苑作为学习基地,不仅因为这里安静的氛围,更因为完善的配套设施。大生众创街区内的便利店、餐厅和咖啡厅,为她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学习累了,她可以去补充体力,片刻休息后,又迅速回到阅览室继续学习。对她而言,时间就是最宝贵的财富,即将到来的考试让她争分夺秒。

记者环视四周,书苑较为齐全地具备了一般小型图书馆的基本功能,能够提供办证、借书、归还馆内书籍、阅览、自习、上网等多项服务,也供应热水、桌椅,空间不算大但“五脏俱全”。

 “24小时书房,就像迷茫者的港湾,也像大家背水一战的战壕,大家抱团取暖的氛围会带来一丝安慰,觉得自己并不孤单。”韩妮妮说。

传承公益,点亮阅读之光

张謇1903年创办翰墨林书局,秉持“私益之义少,而为一方学术公益之义多”的理念。“大生书苑传承张謇的文化思想,公益为主导,服务百姓为宗旨,设置自助办证机,与南通图书馆共同投入图书6000余册并实行通借通还,免费提供饮水和WiFi,满足读者在线查阅资料、阅读电子书籍的需求,开业以来已吸引逾万名夜读者。”江苏大生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璟介绍,大生众创街区是一个集文化、艺术、教育、设计、互联网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产业街区。大生集团在园区内精心开辟了书房,提升街区的文化品质,也是探索文商旅融合的途径。

夜幕再次降临,城市逐渐安静下来。大生书苑内,暖黄的灯光透过窗户洒向街道,宛如夜空中的明月。任飞鸿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手中的书已被翻至新的章节;韩妮妮轻轻合上刚做完的题目,未干的油墨在稿纸上洇开。灯光下,他们的身影被拉长,仿佛是追逐梦想的追光者。大生书苑不仅是一座24小时开放的书房,更是一座精神的灯塔,为每一位热爱知识的人照亮前行的道路,给予他们探索知识的力量。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如同置身于湍急的河流,被生活的浪潮裹挟前行,深度阅读成了一种奢侈。而大生书苑,这座24小时不打烊的精神驿站,为热爱知识的人们照亮了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