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崇川区深化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正式发布。记者了解到,该区计划聚焦“工作环境友好、生活条件友好、权益保障友好、发展空间友好”,三年内构建“全场景友好、全链条服务、全社会协同”的新就业群体友好生态圈,打造“城市摆渡人”的“逐梦港湾”。
主城崇川目前共有新就业群体约2.1万人,数量全市最多。去年,该区试点启动了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区”建设,相继打造了“小哥食堂”“小哥码”“小哥驿站”等,精准解决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今年出台的三年行动计划,是对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区”建设的进一步深化。
工作环境友好方面,多措并举解决“进门难”“休息难”“停车难”。如:全面梳理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出入受限的小区、楼宇等清单,扎实做好准入条件研判、物业与平台友好协商、增设临时摆放区、寄存柜、专属通道、指示图等设施以及其他聚焦解决“进门难”“最后一百米”问题的具体工作;探索在小哥集聚的临街餐饮门店、外卖站点、快递网点、商圈楼宇等空间,升级打造暖“新”休憩点;探索在友好场景、公共厕所等附近设置一批网约车临停点,在重点商圈、楼宇、小区、园区设置外卖配送员、快递员临停车位。
生活条件友好方面,打造多元服务场景,举办专属暖心活动,关爱子女健康成长。如:围绕友好商圈、友好楼宇、友好社区、友好园区建设标准,升级“小哥食堂”“小哥公寓”“小哥驿站”“小哥社区医院”等多元友好场景,推出“24小时不打烊”、优惠购餐等多种个性化服务,力争2025年底前打造100个友好场景,2026年实现场景翻倍,2027年建成10分钟暖“新”服务圈;发动一批爱“新”合伙人,推出理发、观影、用餐等优惠项目;统筹用好各级关爱资金,对生活困难的新就业群体给予帮扶并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帮助新就业群体用好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开设“爱心托管班”,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寒暑假子女托管服务。
权益保障友好方面,建立会商机制,畅通诉求表达,化解劳动纠纷。如:由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每季度会同行业党委职能部门、属地街道及新业态平台企业代表,定期研究解决一批共性问题和急难愁盼问题;依托新业态平台企业、站点建立100个新就业群体“云上网格”联络站,及时发现处置新就业群体矛盾隐患;成立新就业群体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探索新业态劳动纠纷调处机制。
发展空间友好方面,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就业辅导,拓宽成长通道。如: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技能培训,探索打造“小哥学堂”,全方位赋能平台企业和新就业群体成长;积极开展对口职业招聘会、双选会、推介会等活动;发挥新就业群体扎根服务一线、了解基层实际优势,探索选聘新就业群体担任社区工作者路径。
“以心暖‘新’,让更多新就业群体立得住脚、安得下心、圆得了梦。”崇川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崇川计划利用三年的时间,建成有温度、有显示度、有感受度的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区”,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治理对象”向“治理力量”角色转变,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崇川新实践注入活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