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 | 小药材开出“千金方”——如东振河村元胡贝母亩均利润有望超万元 | 南通发布

春回大地,农事渐忙。4月11日,如东县岔河镇振河村药材种植基地里,贝母元胡花开正盛、郁郁葱葱,远远望去,宛如绿海中翻涌着簇簇浪花。微风拂过,一股淡淡的药香扑面而来。“眼下正是药材春管春护的关键时期。”基地负责人徐军领着村民们穿梭在这片绿色的海洋里,忙得不亦乐乎。“再过一个月,泥土里的‘金疙瘩’就能产鲜了。”

元胡和贝母都是大宗常用中药,元胡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而贝母则常用于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两者都具有环境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徐军种植药材已有30多年,从最初“单打独斗”专耕十数亩,到如今带着周边农户一起干,扩大至300亩,他不仅为众多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更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每年5月和10月是元胡、贝母采挖和新播种的时节,需要大量人工,最多的时候一天要用到6000多名工人。”徐军笑着说,如今,振河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药材村”,全村药材种植面积达500亩,主要销往浙江磐安、安徽亳州等地。根据今年市场行情,元胡、贝母两个品种的亩均利润有望超过1万元。

小小中药材,开出“致富方”。今年63岁的卢建也是村里的种药老手之一,去年,他一共种植了90多亩元胡、贝母,目前已卖出约70亩的产量,余下的也被订购一空,预计这一季药材收入超过100万元。

“大家抱团干,才能把名气打出去,下一步,我们准备建仓库,对中药材进行深加工,直接销往制药厂或者做成饮片出售。”徐军斗志满满,他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将继续做大做强“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延长中药材产业发展链,吸引带动更多农户加入中药材种植的增收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