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照护 爱心相伴 | 南通四院精神科病房里有群“最美护航人” | 南通发布

4月8日,江海晚报城事版刊登《“免陪护病区”让患者告别“一人住院全家忙”》一文后,引发了不少读者的关注。早在多年前,南通四院普通精神科就推出了“无陪病区”,由医院出资聘请医疗护理员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生活照护。自2014年开科以来,该院老年精神科也开始推行“免陪护”服务。

作为医疗护理员中的特殊群体,精神科医疗护理员用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拳拳爱心为患者撑起了一片晴空。他们的工作往往不为人熟知,也承担着无言的压力。近日,记者带着敬意走近了他们。

琐碎日常里的温暖陪伴

11日中午11点,在市四院普通精神科男区病房内,49岁的医疗护理员徐金华正在忙着给患者喂饭。“别着急,慢慢嚼。”他耐心地给2床的小伙子喂饭,不时用纸巾擦拭着患者嘴角流下来的汤汁。

与综合医院的患者相比,精神科患者的生活照护难度更大,工作内容更加烦琐,“每天都要督促患者起床、洗漱、用餐、康复活动等。”病区护士长黄娟介绍,患者每次洗澡更是一项“大工程”,医疗护理员需要帮他们脱衣服、擦沐浴露、洗头、洗澡、穿衣服等,既要确保洗得干净,又要防止患者着凉。每逢洗澡日都会专门排“下水班”,20多个护理员个个忙得满头大汗,每次都是一次体力大透支。

在精神科,医疗护理员与护士的密切配合更为重要。“患者挂水或打针时常乱动。为了协助我们穿刺,医疗护理员需要帮忙扶住患者的手,并通过交流转移他们的注意力。”黄娟说,有时护士的一个眼神,有经验的医疗护理员就能马上领会。

观察细致入微,是精神科医疗护理员的又一大特征。黄娟解释,病人情绪激动时,可能会出现砸东西、打架等暴力行为。因此,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医疗护理员都必须不间断地在病区来回巡视,在患者出现暴力行为的苗头前就及时识别并干预。“我们会观察他们说话的语气、动作、脸色,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和医护人员汇报。”徐金华说,他们每天都要仔细查看患者是否真的服药,有没有故意到卫生间吐药。

与男病区相比,女病区患者的生活照护更为细致。“部分患者受精神症状影响,生理期无法自理,医疗护理员需要牢记她们每个人的例假时间、时长。”护士长高惠华说,医疗护理员光是为她们更换卫生巾和弄脏的床单、衣裤,就是很大的工作量。

由于南通四院普通精神科收治的都是重症精神疾病患者,为了方便管理,从建科起,病区就实施了“无陪”服务,由医院统一出资聘请医疗护理员为患者提供生活照护。

让关爱在专业中成长

11日午后,走进市四院老年精神科病区,这里窗明几净,安静祥和。14床的严奶奶刚吃完午饭,正拿着画笔在绘本描线、涂色,一旁的医疗护理员不时给予鼓励,“您画得真好看。”

这里推行的是“免陪护服务”。“与普通精神科的‘无陪病区’不同,我们病区的医疗护理员是由专业陪护公司提供的,并配有专职陪护管理老师,进行指导和检查。”护士长邱海燕介绍,目前,病区住院患者一半以上为超过80岁的高龄老人,除一人外,其余患者家属均选择了“免陪护服务”。

作为全院最年轻的医疗护理员,瞿晓勇的工作非常认真,他负责的病房干净整洁,没有一丝异味,就连卫生间的毛巾都挂得整整齐齐。“因为患有老年痴呆,有些老人丧失了语言交流能力。”就算老人听不懂他的话,他仍会每天主动和他们聊家常,“我们的服务越细致温馨,越有利于他们病情的稳定。”

老年精神科的患者普遍存在失能失智合并躯体疾病的症状,很多老人都卧病在床,需要专业照护。“对于医疗护理员的规范化培训十分重要,除了基本的照护培训外,安全培训是我们的重点。比如,对危险品的管理,如何防止患者跌倒,如何在病人情绪冲动时保护病人和自身的安全等。”邱海燕介绍,新入职的医疗护理员在独立上岗前还会由经验丰富的医疗护理员进行三天的临床带教。

作为江苏省医疗护理员培训基地,目前,市四院共有16名护士取得医疗护理员培训师资。“无论是‘无病区’还是‘免陪护病区’,所有医疗护理员都持证上岗。医院对于精神科医疗护理员的岗前培训更长达1-3个月。”护理部副主任王金莲介绍,他们上岗后,护理部每月开展一次业务培训,病区每半月开展一次。此外,护理部每月分别面向患者家属、医生、护士三方开展医疗护理员的满意度调查。她透露,该院精神科医疗护理员的三方满意度常年保持在95%以上。

用心诠释有温度的照护

今年是徐金华从事精神科医疗护理员的第10年。“早就出感情了,看到他们就像看到家里人一样。”在徐金华看来,照护精神疾病患者,需要技术,更需要爱心。

37岁的张鸣(化名)是一位精神发育迟缓的患者,家境贫困,仅有几件换洗衣服。眼看天气越来越热,徐金华主动从家里带过来几件夏衣给他,“虽然是旧衣服,但都是九成新,我全部洗干净的。”这几年,徐金华还主动揽下了一个分外的工作——每月义务给病区的患者理发。

徐金华的爱人同样是一位医疗护理员,在市四院普通精神科女病区工作。“我们俩都被病人咬过、打过、抓过,但这都不算什么。”她说,“有些患者住院一住就是十几年,家里人也很少来看,所以我们就想着尽最大可能给他们多一点关爱。”

比徐金华从业资历还深的张云清同样有一副热心肠,照护普通精神科病员已有10余年。“病区是封闭管理的,病人常年吃食堂,我怪心疼他们的。一得空,我就想着给他们做点好吃的。”张云清说,他时不时会从家里烧点红烧肉带过来,每次看着病人大口品尝时,心里有说不出的开心。

目前,市四院共有130余名医疗护理员,其中一半以上在精神科工作。“他们的工作事无巨细,耐心、细心、贴心是他们共同的特点。这支队伍也是医院得以正常运转的重要力量。”王金莲坦言,常年和精神疾病患者打交道,精神科的医疗护理员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为此,医院的心理医生会定期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每季度医院开展精神科优秀医疗护理员评比,给予经济奖励。

“精神科医疗护理员人才紧缺,他们的服务对象是一个特殊群体,更加需要社会各界的尊重与认同。”市四院党委书记葛振华表示,未来他们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培养更多与医护配合默契、专业化程度更好、工作稳定性更强的精神科医疗护理员,带给患者及家属更好的医疗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