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 | “庙”笔生辉,如焦河畔焕新颜 | 南通发布

春光里,海安市胡集街道东庙村境内的如焦河里,倒映着民居、树木、小桥。28组村民王国美走出小楼,穿过门前的水泥路来到河边,看着眼前的油菜花开了、河坡上的草地泛绿了,满心欢喜。

4月10日,在东庙村采访,碰到王国美正在河边看风景。她说,以前这里很乱,河坡上是杂树、垃圾,看着就心烦。现在好了,她家就像生活在公园里。

如焦河,在东庙村境内1300米,未拆迁区域有300多米,河两岸居住着48户村民。小楼、小院,村民们过着恬静的日子。村民景士兰一家5口住在一个小院里,院门外的墙根种着花卉,家门两边挂着红灯笼,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她说,儿子儿媳都在企业上班,孩子在读研究生,老伴有修剪苗木的技艺,经常出去打工。

景士兰说,这两年,村里把他们住的地方搞得干净又漂亮。门口的路拓宽到5米多,家里的汽车可以直接开到院子里;河边做了栏杆,出门骑电动车安心多了;每两户人家做一个水泥踏步,到河边洗东西很方便。

近年来,东庙村党群携手,协同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整治、子女教育、适老化服务等16件“急难愁盼”微实事。如焦河两岸人居环境美化就是其中的一件。

走在焦港河的中心桥上,两边木质栏杆给人安全感。“桥宽不到2米,原来没有栏杆,起风的日子真不敢过去。”家住河南岸的张进富指着远处说,家园美了,不少村民对自家的房子也进行装潢,白白的墙上画上了好看的画。

河边景色

“这是亲水平台,经常有人来钓鱼;那边是一个布置了体育器材的小游园,经常有村民带着孩子去玩耍;那边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的宣传阵地,园内有善、敬、孝、和为主题的四个艺术造型小品等。”东庙村党总支书记丁稳扣指着远处说,这两年村里通过向上争取乡村振兴资金、壮大村里集体经济,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加强村里的人居环境建设,同时也丰富文化内涵,让村民在文明乡风的潜移默化中,在人居环境的不断提升中养成文明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