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南通小伙异国逐梦8年,串联起中韩青春友谊 | 南通发布

在韩国留学8年,“95后”南通小伙周敬杨不仅学会了一口流利的韩语,还烧得一手美味的韩餐。作为全南大学中国留学生会文体部部长,他在校积极组织策划中韩文化交流活动,用剪纸、太极拳、乒乓球等文体活动串联起中韩青年学生的友情。

临近毕业,周敬杨近期回到南通实习,立志发挥所学,助力互联网时代中国的农业发展。记者也利用这一契机,走近了这位留韩海归,聆听他在异国他乡不一般的求学故事。

入乡随俗,克服语言文化双重挑战

“选择去韩国留学,主要源于中学时钟情韩国偶像剧的那份情结。”2017年夏天,高中毕业后,周敬杨抱着出去看世界的想法,在家人的支持下,选择了赴韩留学。

然而,现实生活并非偶像剧。对于韩语零基础的周敬杨而言,语言成了异国求学最大的难关。“我先在韩国光州广域市学习了一年半韩语。韩语入门容易,但语法越学越难,尤其是复杂的敬语体系,使用起来很容易混淆。”为此,他观看了大量的韩语原片影视剧,反复模仿剧中男女主角的台词,积累了大量词汇。

2019年3月,周敬杨成功申请入学光州最大的学校——全南大学。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的语言环境,擅长体育运动的周敬杨决定以球会友。“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小时候我也专门学过。为此,大一时,我就报名参加了学校的乒乓球社团,并主动教韩国学生打乒乓球。一来二去,就认识不少韩国朋友。”他告诉记者,韩国的年轻人大都很喜欢运动,为此,他经常和韩国好友结伴打乒乓球、篮球,踢足球,韩语水平也在这样的交流中突飞猛进。大一时,他就顺利通过了韩语四级考试。

留学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韩国人特别注重礼节,晚辈和长辈交流时不仅要当面说敬语,就算发邮件也不例外。”留学之初,周敬杨给学校的一位韩国教授发送邮件后,很久都没有得到回复。后来他才知道,因为他没有在邮件中使用敬语,让教授很生气。从那以后,周敬杨懂得了入乡随俗的重要性,“见到学长,也要说敬语,打招呼时要鞠躬。”

传播文化,点亮中韩学生友谊星火

来到韩国后,周敬杨发现有不少韩国人都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光州当地的中餐馆生意一直火爆,韩国同学中也有很多中国影迷。这让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能否开展一些文化交流活动,让更多的韩国学生了解中国,为促进两国青年的友谊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一想法早在2018年就有了萌芽。那一年,周敬杨报名参加了光州中国友好中心组织的“韩国家庭寄宿体验”活动。“我寄宿的是光州的一个四口之家,他们一家人都很喜欢中国文化,家中的小男孩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为了迎接我的到来,女主人还专门为我烧了当地有名的‘韩式参鸡汤’。”周敬杨说,当时得知小男孩想来中国旅游的心愿后,他热情推介了南通这座“近代第一城”,并承诺届时做男孩的向导。

大一时,在光州中国友好中心组织的国际交流日活动上,周敬杨和几名中国留学生专门开设了一个摊位,现场为韩国学生画京剧脸谱,邀请当地人品尝自制的糖葫芦、手抓饼等,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成为活动的一大亮点。

2022年暑期,周敬杨又以志愿者的身份,担任韩国光州华文教育基地的实习老师,手把手教韩国小学生学习书法、剪纸、太极拳、中国画等。“这是光州当地华侨开的一家教育机构。为了传播好中国文化,我先跟着基地的老师学习了一段时间,才上岗。”他说,当他看到孩子们自豪地展示出各自的剪纸或书画作品时,心里满是自豪。

同年10月,作为全南大学中国留学生会文体部部长,周敬杨还牵头组织了一场光州地区三所大学的校园足球联赛,赛场上,中韩学生以球结缘,进一步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读研期间,周敬杨继续推进中韩文化交流。“研二时,我和在校的中国留学生们共同组织开展了一次端午节文化体验活动,手把手教韩国学生包粽子。大家还一起煮粽子、吃粽子,现场气氛特别融洽。”

深耕学业,探索农业与数字的融合

留学前,周敬杨可谓“十指不沾阳春水”,连葱和韭菜都分不清。“现在做一桌韩餐,对于我来说算是小意思了。”他透露,本科期间,他读的是农业经济学专业,这让他对很多农作物有了深入了解,也激发了自己动手做菜的兴趣。

“韩国耕地资源匮乏,但注重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在智能化、机械化耕种方面很有特色,农业经济学也是全南大学的王牌专业之一。”周敬杨说,作为来自农业大国的学生,他希望留学期间学到一些先进的农业理念,将来回国能学以致用。

农业政策学、农业经济数学、农业价格论、农业贸易论……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周敬杨如饥似渴地学习。课余时间,他还经常和同学们深入当地农户的菜园调研,实地了解韩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光州是韩国的第七大城市,盛产菊花、玫瑰等花卉,以及黄瓜、小西红柿等蔬果。我们会深入田间地头,详细了解农作物的习性、种植技术,并与农户访谈,了解他们的销售模式。”他告诉记者,当地农户普遍使用智能化的农作物栽培系统,无论是温控、施肥、采摘都做到了智慧高效,令他印象深刻。此外,一些有机农场经常推出DIY草莓酱、西红柿酱等活动,将传统农业与观光旅游结合,也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留学期间,周敬杨前往盛产柑橘的济州岛,打卡了当地的柑橘博物馆、观光体验农场,品尝了当地有名的柑橘巧克、柑橘糖果、柑橘茶等,对韩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本科毕业后,周敬杨继续在全南大学攻读硕士,这一次他更换了专业——数字未来融合服务。“这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市场营销、人工智能、计算机编程等诸多领域。”不过,周敬杨的农业情结并未因为专业而改变,他的毕业论文《电子商务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影响——以中国电商平台拼多多为例》,就以其独特的观察视角,获得了韩国EA学会优秀论文奖,这在外国留学生中并不多见。

“随着助农主播等群体的出现,未来电子商务将在中国农业的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周敬杨说,他希望硕士毕业后能够进入国内互联网大厂,发挥专业所长,从事农产品的品牌运营,为祖国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