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 | 春茬菜抢“鲜”走俏市场 | 南通发布

“春茬菜,争的就是个‘早’字!”13日一大早,启东市近海镇小闸口村的文博家庭农场内,农场主范洪斌正弯腰检查牛心菜的长势,翠绿的菜叶在阳光下舒展,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春景。

“这批牛心菜已经进入莲座期,估计再过15天就可以上市了。”范洪斌自豪地向记者介绍道,“往年这时候,露天菜刚定植,大棚菜都下市了,现在用新法子种,正好卡住市场空当。” 

记者注意到,菜地里,地膜覆盖的牛心菜已经蹿到盆口大,有机花菜也结出了拳头大小的花球,蔬菜已提前进入生长旺季。范洪斌说的“新法子”,就是无纺布小拱棚种植法。 

今年57岁的范洪斌,并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2017年,他决定投身农业,创办文博家庭农场,专注于优质蔬菜种植。没有农业经验的他,一头扎进书本和田间地头,向省市农科院专家请教,琢磨最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种植方式。经研究观察,他发现,每年春节前后,由于天气忽冷忽热,传统种植模式难以适应,市场上的蔬菜供应出现“空窗期”,尤其是牛心菜等春季蔬菜,供需矛盾尤为明显。

“那时,我就想,能不能用一种新的方式,把这段时间市场的空缺填补上?”范洪斌说。经过多次试验,他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把塑料薄膜替换成无纺布。

记者在田间看到,这种小拱棚并不像传统的塑料大棚那样高大,而是直接覆盖在菜苗上,高度大约半米,宛如给蔬菜穿了一件“保暖衣”。“这个小拱棚的好处可不少,既能锁住热量,抵御寒流,又不会闷坏菜苗,还能防止虫害。”范洪斌掀起一角无纺布介绍道,“更关键的是,这样种出来的牛心菜能比传统种植方式提前一个多月上市!”

早上市,就意味着抢占市场先机,获得更高收益。“现在市场上的牛心菜短缺,价格能卖到2块钱一斤,比旺季时翻了一倍。”范洪斌算了一笔账,采用无纺布小拱棚种植后,牛心菜的颜色绿、品质高,亩产提高了20%。今年,他在农场种植了140多亩牛心菜和有机花菜,预计总产量超75万斤,收益大幅提升。

不仅是牛心菜,范洪斌的有机花菜同样受益于这一创新种植法。记者看到,一株株花菜已经结出了紧实的花球,叶片舒展翠绿。“按照传统种植模式,这时候花菜还在生长初期。”范洪斌笑着说,“这意味着,我们能在竞争尚不激烈的时候,把蔬菜卖出更好的价格。”

品质好,自然受市场青睐。“这批菜是发往上海的,客户一个星期前就预订了。”范洪斌指着手中的一沓订单,兴奋地说,“南通、苏州、杭州,甚至北京、东北的客户都来找我要货,基本上还没上市,就已经被订购得差不多了。”

文博家庭农场的成功,不仅让范洪斌尝到了种田的甜头,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共同增收。农场现已吸纳20多户村民务工。“我在这里干了7年多,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块,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真是不错。”村民施锦贤笑呵呵地说。对于附近村民来说,农场不仅提供了就业岗位,也让他们学到了新的种植技术,不少人已经开始尝试在自家田地里运用无纺布小拱棚种植,提高收益。

稳定的市场需求,让范洪斌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不仅要种得好,更要种得早、种得准,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他计划未来扩大无纺布小拱棚的应用范围,尝试种植更多适合早春上市的蔬菜,让市场空窗期变成农场的“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