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春光明媚,最美人间四月天。在这个播种希望的时节,全市上下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春天里”,江海大地呈现出“春风浩荡、春潮澎湃”的生动发展局面。
干字当头,在行动中坚定发展信心
春风拂新绿,万物焕生机。各板块上演着抓项目、促投资的速度与激情,各行业奋力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回升向好,持续传递出令人振奋的信心和希望。
南通不仅是外贸大市,也是“智”造强市,支撑市场信心的密码根植于新质生产力的厚积薄发。4月1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令人自豪的是,本次任务中的两颗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从位于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银河航天南通卫星智慧工厂出厂。企业里的卫星智能产线采用人机协作模式,引入装配机器人、智能测试设备、数字化制造系统等多种先进技术与装备,实现了100至2000公斤级卫星的完整制造闭环,满足年产100颗至150颗中大型卫星的研制能力。
4月8日,如东30个项目现场签约,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涉海装备、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契合产业布局、符合发展定位,成长潜力大、市场前景广,为如东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注入全新活力。同日,江苏LNG项目三期配套码头工程在如东洋口港阳光岛开工,项目全面建成后,可年周转液化天然气650万吨,成为国内首个单泊位服务两座接收站的码头,为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供新的实践样本。4月15日,海安城晟广场B区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创新打造“汽车产业服务+政务便民”双功能综合体,采取“汽车产业全链条服务+政务一站式”融合发展模式,建设海安首个“买车-用车-管车”闭环生态圈,带动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融出精彩,一江两岸深度“牵手”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南通更深层次接轨上海、更宽领域融入苏南,在4月有了更多全新体验和生动注脚。
与区域产业协作水平持续提升相呼应的,是交通一体化的不断提速,三座过江通道建设纷纷跑出“加速度”。4月1日,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北主塔T19节段钢箱吊装完成,这座在建的世界最高悬索桥南北两座主塔均突破200米大关;4月9日,在长江入海口的海门,随着最大开挖直径达16.64米的“江海号”盾构机启动作业,由中铁十四局施工的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开始盾构掘进,标志着目前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正式开启穿越长江之旅;4月13日,世界(在建)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无砟轨道斜拉桥——崇启公铁长江大桥4号主塔第17节浇筑完成,塔身高度突破100米,大桥进入上塔柱施工阶段。
招才引智,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伴随着产业能级不断提升,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南通为广大人才创新创业、成就事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舞台。近年来,南通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让人才成长和城市发展相得益彰。
只要迎着春风辛勤耕耘,就一定能在金秋收获喜悦。江海儿女不负春光,用可圈可点、可感可及的发展成效,勾勒出“满园春色关不住”的城市图景,奋力在高质量发展征途上拼出一幅锦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