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如同大海里的灯塔,让病人感到光明;你们就像一叶扁舟,让落水的患者感到了希望。”近日,通大附院消化内科收到一封患者家属的感谢信,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主任医师鲍柏军、主治医师吴红培,以及护理团队的无比感激。从多院拒诊到无创重生,一封真情流露的感谢信,更是见证这场生命奇迹背后的创新力量。
原来,一个月前86岁的于老太上腹部出现持续性疼痛,并伴恶心呕吐,被紧急送入通大附院消化内科就诊。检查显示,老人患有胆总管结石(最大直径约21mm)伴急性胆管炎,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尤其存在三尖瓣重度返流、肺动脉高压等严重心脏问题,心脏射血分数极低——这意味着传统外科手术风险极高。
据了解,于老太体内的结石已存在十余年,当时结石较小,曾出现一次疼痛症状,经药物治疗后得以缓解。但今年年初以来,疼痛反复间歇性发作,且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母亲疼得整夜流泪,我们兄弟三个跑遍多家医院,都因手术风险太大被婉拒。”于老太儿子含泪回忆道。面对家属“宁可拼死一搏,不愿母亲受苦”的恳求,鲍柏军团队接下这场“生命的考题”。
在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并全面评估后,鲍柏军决定采用当前在南通地区独家独立开展的核心技术——胆道镜下液电碎石取石术(SpyGlass技术)。SpyGlass技术是一种超细的经口胆道内窥镜系统,通过十二指肠镜的活检孔道引入直径仅3.5mm的SpyGlass子镜,实现胆道系统的直视检查与治疗。该技术突破了传统ERCP的可视化盲区,无须术后窦道或胆管切开,即可在微创条件下完成精准操作。SpyGlass技术以其微创、精准、高效的特点,显著提升了胆道疾病的治疗水平。尤其对于复杂胆道结石和肿瘤病例,该技术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然而,术前需严格评估患者适应证,术中操作需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完成,降低并发症风险。“这项技术无须开腹,通过人体的自然腔道进入胆管,在直视下精准粉碎结石,能有效处理外科手术风险大的高龄及胆管巨大结石等问题。”鲍柏军主任解释道。
团队分两阶段实施手术:首次手术通过口腔插入十二指肠镜至十二指肠乳头胆管开口,引入胆道镜,以液电碎石将巨石粉碎成碎石,再分次彻底清除。历经两次精细操作,这颗困扰老人十余年的“顽石”终被瓦解。
术后,困扰于老太许久的疼痛消失,终于能安稳入睡。“谢谢好医生啊!”看到前来查房的鲍柏军主任,于老太用最朴实的言语诉说着感谢。经过数天观察,于老太如今已顺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