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青”聚力   共绘蓝图。海安市第27期青年干部培训班举办“我为高质量发展献一策”座谈会 | 南通发布

为全方位、多维度地提升年轻干部综合素质,帮助学员持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理论之钙、把稳思想之舵,4月17日晚,海安市第27期青年干部培训班举办“我为高质量发展献一策”座谈会,旨在推动学员在思想碰撞中深化认识、在交流互鉴中凝聚共识,为服务海安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12名学员代表围绕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不同主题分享了各自的主张。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思维火花不断碰撞,充分展现了青年干部朝气蓬勃、砥砺奋进的精神风貌。

“创新开展场景招商,系统梳理全市商贸流通、新型消费、数字生活、智慧园区等领域场景需求,通过发布城市机遇和创新应用场景清单,举办各类场景发布会、推介会,有针对性邀请目标企业投资海安,以多维市场吸引多元企业、以大机会吸引大项目,有针对性地招引一批‘揭榜挂帅’服务业项目”。来自市政府办的夏银月就招商引资这一热门话题打开了话匣子。

来自海安高新区行政审批局的殷银花高度关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她建议依托各区镇现有农田、道路、小河,从市级层面综合规划建设自行车骑行大环线和田(花)间跑道,为海安市民打造周末好去处,让“新海安人”来得了、留得下,持续打造海安绿色旅游新标杆,推动美丽海安向魅力海安发展。

“我们需要树立以青年为中心的‘用户思维’,让文化感召力深度融入年轻人青睐的城市生活场景与旅游体验。‘小县城’也能有‘大文化’:打好‘青墩文化’牌,编写‘青墩文化’地方教材,提升博物馆办馆水平;打好‘宗教文化’牌,为新通扬河生态区注入精神内核,将知名宗教场所打造成辐射周边的文旅磁场,使文化标识成为吸引青年驻足的城市名片。”来自市委办的卢伟妙语连珠,赢得阵阵掌声。

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科技局的岳晴晴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要构建‘政产学研’协同网络,设立产业创新联合体,由政府搭台、企业牵头、高校参与,定期发布产业技术需求清单,推动‘卡脖子’技术定向攻关。建立以解决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的常态化产学研对接机制,推动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

活动中,学员们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和学习成果,或立足全市发展的大视角,或破解局部症结的小切口,通过纵横比对、数据分析、调查研究等方式,为海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学员们纷纷表示,将持续强化知识储备、激发创新思维、涵养品格情怀、提高素养能力,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海安新实践贡献强劲的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