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升企业绿色低碳竞争力 | 省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培训活动走进南通 | 南通发布

18日下午,江苏省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暨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专场培训会议(南通站)在市委党校举办,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推广应用江苏省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高质量推进产品碳足迹核算认证工作,有效提升我市企业绿色低碳竞争力,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去年2月,省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厅等6部门印发《江苏省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对我省产品碳足迹管理各项工作作出系统安排。今年2月,省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厅等7部门进一步对平台建设作出部署,组织开展2025年度产品碳足迹核算和标识认证工作。我市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局等部门聚焦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型储能等重点行业,组织48家企业、60个核算产品开展碳足迹核算认证。推动家纺产业床上用品和动力电池产业的电解液产品碳标识认证入选2024年省级质量认证创新试点项目。

“此次培训为公司在4.5万锭碳中和智慧纺纱工厂产品碳足迹管理、能碳管理平台建设方面提供明确方向。”江苏大生集团综合管理部副部长万锋表示。“实用的政策解读和技术案例,帮助企业更清晰地规划低碳转型路径,这对提升企业绿色竞争力具有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南通中远海运船务工程有限公司能源主管陈宏如是认为。

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性、创新性工作。据了解,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正积极开展南通市(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组织试点园区和企业构建完善碳足迹管理体系,摸清碳排放“家底”,推动加强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服务企业发展绿色转型。力争通过三年的时间推动我市重点园区、企业低碳零碳建设取得实际成效。

会上,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市场监管局宣讲了产品碳足迹相关政策。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挪威船级社、擎工互联、IEC等4家服务机构围绕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核算过程、认证要点、采信服务等内容分别进行讲解,对公共服务平台使用进行现场演示和答疑解惑。与会企业围绕产品碳足迹数据填报等问题踊跃提问,与专家展开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