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作为集中管辖我市知识产权案件的检察机关,南通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三年来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实践成果与创新举措。
2022—2024年,通州湾检察院共办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11件,其中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80件493人,案件数、人数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知识产权民事监督、行政监督、公益诉讼等案件31件45人。
当前知识产权检察案件中,侵犯商标权犯罪占比高,集中在烟酒、服装、家纺、电动工具等传统特色产业;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多涉及核心技术信息,离职人员为主要侵权主体;互联网交易平台成为侵权多发地,侵权呈现网络化;超四成权利人系民营企业,被侵权产品种类扩张。
通州湾检察院依法忠诚履职,针对不同类型案件,细分办案组,择优选聘8名专家学者组成专家智库,通过专业化提高办案质效;在南通家纺、电动工具等产业园区以及辖区高端装备临港产业园等特色园区,设立10个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基地和护企工作站,为300余家企业提供“法治体检”、专题授课,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开展建筑工地无证售假、印刷行业、线上文化市场等专项整治行动,以精准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知产保护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连续两次被最高检知产办确定为办案联系点,获评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8件案件入选全国、全省典型案例,工作经验9次被最高检转发推广。
会上,发布了5起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围绕商标权保护、商业秘密保护、知识产权行政监督等重点领域,明晰裁判规则、强化检察监督、推动行业治理;首播原创普法短视频《上锁》,结合真实案件,聚焦企业经营中常见的商业秘密保护难题“以案释法”,让商业秘密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