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亲爱的书屋,带我在知识海洋里翱翔,陪伴我的童年幸福成长……”23日,在稚嫩的童声诵读中,南通市“边走边读”未成年人伴读计划在通师二附启动。
上午8点半,全校师生齐聚操场分享阅读的喜悦。“读《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我懂得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读《夏洛的网》,我发现友谊就像蜘蛛网,看起来很轻,却能托起全世界的温暖”“读《城南旧事》,我在老北京的胡同巷里感受到了成长的酸甜苦辣”……沐浴着灿烂的春光,“小小讲书人”们依次登台,介绍自己喜爱的书籍,分享阅读的收获,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奔赴奇妙的书香之旅。
今年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作为“江苏省书香校园建设示范点”,通师二附也迎来了第30届读书节,通过开展“把春天读给你听”、绘制魔法书签、表演童话故事、制作科学知识小报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学生们的阅读体验“破圈”升级——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通师二附、南通轨道交通共同发起“边走边读”未成年人伴读计划,通过馆校家协作的创新模式,带领学生们从课堂走向社会,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阅读魅力。
一号线友谊桥站的站名是谁所写?列车上都有哪些便民设施?图书馆站的绘画摄影展里有哪些南通元素?从学校乘坐地铁前往市少儿馆的路上,孩子们步履不停、赞叹不止,在南通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留心所见所闻,并展开热烈讨论。“我刚刚看到了沪苏通大桥的照片。短短几年时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神奇!”通师二附二(3)班学生樊张辰说,原来阅读的乐趣不只在课堂,也藏在身边每一个角落。
10点许,市少儿馆内,关于阅读的启蒙如火如荼地进行。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分别走进多功能阅览室、亲子共读阅览室,一面聆听《探秘国宝》文学讲座,在走近忍冬纹八曲长杯等文物的同时,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一面在动手操作中,深入了解人造卫星的工作原理。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样的花纹吗?它的名字叫忍冬纹,是敦煌壁画装饰图案中最典型也是最常见的艺术符号之一”“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电影《哪吒》中结节兽的原型,叫作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当熟悉的形象、图画呈现眼前,同学们兴奋起来,踊跃发言,分享自己对相关历史文化的了解。学生任一丁说:“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坐着地铁来看书,充满了新鲜感。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带我穿越时空,领略千年历史;今天通过老师的讲述,让我再次想起书中所学,深刻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爱好手工的学生顾镜泊,沉浸在卫星模型制作中,不亦乐乎。“我又学会了新知识、新技能。”顾镜泊边做边说,“我经常参加学校开展的手工创作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到卫星如何在固定路径上运行,也收获了许多课外知识。”
当天,市少儿馆青少年阅览区“阅读有光 护眼有方”眼健康科普活动同步开展,邀请专业老师为小读者们提供护眼知识讲解、眼部健康咨询志愿服务等。
据悉,此次伴读计划是南通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深化社会教育职能的一次创新实践,旨在以“行走的课堂”的形式,让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为全民阅读推广注入新活力。市图书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季丰吉表示,后续,“边走边读”未成年人伴读计划将联动地铁沿线的学校,采取“边走边读”的方式,带领学生们走进图书馆,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开展一系列精彩纷呈的阅读活动,并以此为契机,让广大家庭了解新时代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新貌及城市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