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草木葱茏。4月24日,海安市中层干部进修班学员走进雅周镇,在“红色课堂”中追寻革命先辈足迹,于“希望田野”上感受现代农业脉动,在“实践课堂”里解锁乡村振兴密码。这场融合红色教育、科技农业与田园体验的研学之旅,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思想与视野的双重“盛宴”。
初心学院里的“寻心之旅”:在红色记忆中汲取奋进力量
“1927年,海安第一个党支部在雅周诞生,革命的火种从此在这片高沙土上熊熊燃烧……”在东夏村初心学院,学员们沿着《寻心之旅》的脉络,推开了历史的大门。初心展示厅以图文、实物、影像等形式,全景式呈现了老一辈革命党员“悟初心、焕初心”的感人故事和新时代党员干部为建设“五个海安、五个强市”“践初心”的生动实践。泛黄的手稿、陈旧的煤油灯、斑驳的土地证,无声诉说着革命年代的艰辛与信仰的力量。学员们跟着讲解员沉浸式体验雅周镇“党建+产业”的富民密码,将“红”的党建引领与“绿”的生态资源结合,培育出富硒大米、高沙土杂粮等特色产业,把曾经贫瘠的沙土地建设成如今的“乡村振兴样板区”。
市委党校教育科黄萃萃作了题为《读懂红色东夏篇章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专题讲座,生动讲述了中共营溪支部经验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契合,深度解读了发扬和传承东夏村红色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让学员们获益匪浅,感慨良多。
现代农业园的“科技探秘”:在希望田野上看见乡村未来
如果说红色教育是“铸魂”,那么雅周现代农业园的科技实践则是“强基”。学员们先后参观了雅周镇迥垛村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项目、稻麦科技产业示范园及加工中心、天成生态智慧蛋鸡全产业链建设项目,感受到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在实际生产中的推动作用,数字赋能农业带来的产业提质升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成果转化。
雅周迥垛村农产品仓储服务中心采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运作,与盒马鲜生、苏州南环桥市场等单位达成蔬菜“订单式”种植销售体系。村负责人说:“过去种菜看天吃饭,现在‘订单农业’让农户心里有底,村集体年增收入50万元,老百姓腰包也更鼓了。”
在稻麦创新试验基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碧绿的麦田随风摇曳。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了“稻鸭共作生态种植技术”,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化肥、农药零使用,极大降低劳动生产成本。随后,学员们前往稻米加工车间,了解稻米从生产、储藏到加工的全过程管理,直观感受从一粒种到一粒米的科技蜕变。
走进雅周天成蛋鸡智慧产业园,学员们参观了鸡蛋文化长廊、集蛋车间、养殖车间及智慧养殖控制平台,并和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现代化的养殖场地、全自动的生产线、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生态种植到冷链物流,从智慧养殖到全链条管理,大家无不感叹现代农业科技赋能的成果。
生态果园里的“田园课堂”:在采摘体验中触摸乡村温度
在雅周现代农业园的蓝莓采摘园,郁郁葱葱的蓝莓藤上,蓝紫色的果实如宝石般缀满枝头,带着特有的清甜气息。学员们在园主的指导下寻找“果粉均匀、果蒂翠绿”的成熟果粒,指尖沾染的果香与耳畔的欢声笑语,勾勒出乡村旅游的美好图景。
“这些蓝莓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优质品种。”园主一边示范采摘技巧,一边介绍:“我们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不打农药、人工除草,游客可以直接入口。”摘下一颗放进嘴里,酸甜滋味在舌尖绽开,学员们亲身感受到“农旅融合”带来的品质升级。
在盛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车厘子、长果桑种植基地,颗颗果实缀满枝头,青红相间。基地负责人介绍说,长果桑具有成熟早、口感佳、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园中种植的车厘子、长果桑深受市场青睐,预计“五一”假期成熟,主打观光采摘,收益可观。
学员宋鹏感慨:“以前只知道雅周有老鹅、香芋这些土特产,今天一看,农业智慧化、农文旅产业发展得都相当不错,雅周的农业产业链越拉越长,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
夕阳西下,研学之旅接近尾声。这场研学,既是一次对“红色基因”的追溯,也是一次对“绿色发展”的探寻。正如学员代表夏越凡在总结时所说:“雅周的实践告诉我们,乡村振兴既要守住‘红色根脉’,也要激活‘科技引擎’,更要留住‘田园诗意’。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把课堂上学到的‘真经’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让更多乡村像雅周一样,既有‘红色底蕴’,又有‘金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