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花飞溅的船坞内,多艘16828标准箱超大型集装箱船正在加紧建造……作为崇川船舶海工产业龙头,南通中远海运川崎以创新为锚,在智造航道上劈波斩浪:今年一季度,已顺利交付一艘16828标准箱超大型集装箱船及三条小型散货轮,预计全年产值较去年将提升超10%。
工业经济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聚焦新型工业化建设,通过重点产业的强链补链延链、数实融合、政策赋能、优化服务等系列举措集成发力,今年以来,崇川在首季工业经济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全区工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19.1%,八地区排名第一。
两大重点产业支撑有力
“工人负责上下料,其余的全部自动化,平均每10秒就能下线一个产品。”走进江苏涵润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车间,只见这里排列着多条生产线,每条产线上,人机配合,机械臂精准地抓取、组装零部件,有条不紊。
江苏涵润是国内智能驾驶控制器设计制造的先行者、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企业——经纬恒润的全资子公司。2017年,江苏涵润作为生产制造基地,落地崇川,占地100亩。
聚焦“建设全国领先的汽车电子生产制造基地”,江苏涵润始终将智能制造放在首位。目前的70多条生产线中,超6成完成了自动化升级。“我们的自动化产线全部由公司团队自主研发设计,可以让生产效率更高、产品质量更好,也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副厂长赵家林透露,布局自动化产线后,公司的整体产能提升了20%,产品不良率降低至1%以下,使得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具备了更强的优势。
落户以来,江苏涵润研发并量产了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毫米波雷达、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等多款产品,涉及智能网联、底盘控制等六大方向,年产值持续保持30%的增长,去年产值达24亿元。今年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了30%左右。“今年计划新增3至4条自动化产线,预计全年产值仍将实现30%的高增长。”
在崇川,一批像江苏涵润这样的电子信息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今年1—3月,全区电子信息产业开票销售增长10%。
除了电子信息,船舶海工产业表现也同样不凡,开票销售增长约46%。这两大产业体量占比超全区规上工业经济的50%,成为今年崇川工业经济强劲复苏的重要支撑。
“双轮驱动的背后,是内外动能的同频共振。”崇川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外部看,全球船舶市场迎来“双碳”驱动的换船周期,LNG船、新能源船舶需求激增;电子信息领域,则受益于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提速。从内部看,“十三五”以来,崇川就将船舶海工和电子信息两大产业列为发展的重点产业,通过专项规划、土地倾斜和人才政策,不断“强链补链延链”,优化产业布局,强化集聚效应;同时,加快推进数实融合提速,掀起了攻坚新型工业化新热潮。
内外因叠加,如今,崇川拥有船舶海工规上企业22家、电子信息规上企业76家,尤其是南通中远海运川崎、通富微电等一批龙头企业,订单充足,产能持续释放,并通过技术溢出、订单共享和产业链协同,助力实现了“以点带链、以链带面”的倍增效应。
政策服务集成发力强赋能
“多亏了街道、区里各部门及时解难题,我们才能够顺利签下项目,为后续承接新船订单奠定了信用基础。”走进新沪南船舶(江苏)有限公司码头,多艘新船正在紧锣密鼓建造中,其总公司上海沪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建红谈及子公司落户以来的感受,感动满满。
新沪南船舶专注船舶制造,今年3月,在推进新船建造项目保函业务的关键阶段,外籍船东突然对企业股权架构提出合规性质疑。当时,距离最终保函签约时限仅剩数个工作日,任何流程延误都将导致数亿元订单流失。企业心急如焚,向属地政府陈桥街道求助。
“企业的事,一刻都不能等!”街道经发办主任、首席服务员王亚楠得知企业急需办理股权变更等手续,一方面迅速指导申报材料准备,另一方面积极联络区数据局、税务局,给企业提供快速审批通道。街道、部门联动,原本要在5个工作日完成的股权变更等最终压缩到了1个工作日。
“落户以来,这样的服务如影随形。”杨建红说,从注册备案时的手把手指导准备材料,到遇到融资瓶颈时帮助对接融资渠道,最近又在帮着申报创新项目,“这些实实在在的支持,让企业少走了不少弯路”。
强化服务保障,落实惠企政策,是崇川工业经济展现强大发展后劲的重要法宝。
让“专员围着企业转”,崇川以首席服务员制度为依托,打出服务企业“组合拳”:开通书记区长专线,开展百场千企面对面活动;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将更多诉求响应在一线、问题解决在当下。今年以来,782名首席服务员对接1366家企业,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近200个。
以集成政策赋能企业发展。今年,崇川进一步完善促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新增对通过崇川区公共算力服务平台使用算力的企事业单位给予补贴,对新认定的绿色工厂给予奖励,鼓励企业加快绿色发展、数字化发展。并在年初发布春节期间稳岗留工促生产相关举措,助力企业打响“头一炮”。对于这些最新政策,崇川通过“兴企通”平台、“政企直通群”以及首席服务员“点对点”,及时宣传,确保精准直达企业。
据悉,针对赛晖、莱博尔等21家符合“制造业加计抵减”申报条件却疏漏申报的企业,区工信局通过定向提醒与全程指导,助力成功完成2024年度最后一批申报,累计为企业挽回专项资金近万元。
全力奋进“先进制造业高地”
走进南通通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两组机械臂正演绎着精密“双人舞”:一组精准拆解物料箱体,另一组同步完成成品码垛。技术人员正对自主研发的日化行业专用拆垛码垛设备进行最终调试。“这套设备与上空箱设备,都是我们最新为高露洁、宝洁等国际日化巨头需求而量身定制的。”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孙倩透露。
深耕日化装备领域26载,通机股份已构建起覆盖香皂机械、牙膏机械、智能包装等领域的全产业链生态。从初创时的零部件加工厂,跃升为可提供整厂“交钥匙”工程的行业龙头,其香皂、牙膏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榜首,彰显细分领域领军实力。
跨越式发展,技术创新是关键。
“‘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精 人精我特’是我们的发展理念。”孙倩说,公司成立“江苏省日化产品制造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5%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这两年,抓住新兴行业发展风口,涉足芯片测试分拣设备,已成功研发并产业化一款高效芯片测试分拣机,实现了智能装备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格局。目前,企业累计拥有有效授权发明专利40件,先后摘得省级以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荣誉。
培育和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崇川正通过“产业强基、创新引领、绿色转型”,加快从“制造强区”向“智造强区”迈进。
今年,聚焦全市“新型工业化十大行动”,崇川目标做到“一稳”“二进”“三突破”。“一稳”,即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7%左右。“二进”,即“智改数转网联”快进,加快诊断成果转化进程;专精特新跃进,再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以上。“三突破”,即实现省级以上绿色制造体系“零突破”、零碳(近零)工厂“零突破”和船舶行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突破90%。
“我们的长期目标是加快融入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建设,全力打造‘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高地’。”崇川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2025年,崇川力争实现电子信息、智能装备、船舶海工等400亿级、300亿级、200亿级产业集群各1个,现代纺织、新材料等100亿级产业集群2个,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达80亿元。
当下的崇川,从工业园区到企业车间,“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元素满满,持续推动着产品升级与企业跃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