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匠星耀江海 | 全国劳动模范韩燕飞:深耕一线21年,玩转设备维修的“创新达人” | 南通发布

“五一”前夕,我市又有一批先进个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称号。见证榜样的力量,汲取奋进的能量。南通发布今起推出“劳模匠星耀江海”系列报道,讲述劳模在各行各业、各自岗位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奋进故事,弘扬新时代劳动者善于创新、勤于创造、敢于拼搏、勇于奋斗的精神,引领广大干部职工勇挑大梁、勇担使命,为加快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多作贡献。敬请关注。


“在现场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咱们工人阶级的暖心寄语,心情非常激动,感觉身上担子更重了,我会继续奋斗,把创新融入工作中。”昨天,全国劳动模范,双钱集团(江苏)轮胎有限公司炼胶保证机修小组班组长、技师韩燕飞赴京参加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回程的高铁上,他激动地与记者电话分享此行的收获。

赴京前一天,韩燕飞像往常一样穿梭在炼胶车间的14条生产线间,用一双“火眼金睛”巡视着一个个密炼设备。“密炼车间是提供轮胎制造所需各种不同胶料的生产部门,它的生产效率决定着轮胎质量的70%,就像做馒头,发酵好不好决定着馒头的好坏。”

设备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好的维护,在韩燕飞眼里,这里的每一台设备都像是他的“老友”,他闭着眼睛都能清楚地说出它们的位置,有时只需根据声音或者用手一摸,便能判断是哪个部件出了问题。这些技能绝活,让韩燕飞在车间一炮打响,成为同事眼中的大师和专家。

不过21年前,他还只是刚从技校毕业的学徒。彼时的他,无论拼学历还是论经验,都得“靠边站”。

图纸看不懂,那就反复研读;维修的设备达不到要求,那就逐一了解设备组成。韩燕飞回忆,那时的他就像海绵汲水一样迫不及待地汲取业务知识,“想摸清楚构造,不光要懂电工知识,还要懂钳工、液压知识。” 

不断地学习积累,让韩燕飞熟练掌握了多种知识和技能,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技术“大咖”,并荣获全国劳模称号。岗位上的成功蜕变印证了他常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努力比天赋更重要,笨鸟也可以展翅高飞。”

撕去“小白”的标签后,韩燕飞帮助企业炼胶工段攻克了多项难题,完成了落料开炼机安全拉杆、药房房车改进、解包葫芦限位等多项技术改进。他提出的设备改善建议中有10项被采纳,其中光炼胶保证一项就节约维修费用约20万元。

除了维修设备,研发创新、带徒教学也是韩燕飞的工作日常。在离炼胶车间200米处,有一间“韩燕飞技能大师工作室”,里面摆放着十几台各类小型模拟设备和他梳理编写的200多页“维修宝典”,专门用来给“新生力量”进行实训。

“一名优秀的维修工,需要练就一身‘看、听、闻、问’的本领。”韩燕飞说,在这间工作室,没有高深的理论教学,取而代之的是接地气的“实践教学”。

上个月,韩燕飞带着团队攻克两个全新课题,“一个是胶片冷却隔离剂池结构优化,可以帮助生产线每天减少500元的生产成本,另一个是上顶栓增加气动吹扫装置,减少生产加工次数,实现降本增效。”如今,这两个课题成果均已在设备上初步试验成功。

一个人强不算强,团队强才是真强。目前,“韩燕飞技能大师工作室”已成功“复制”韩燕飞这样的能工巧匠50多人,攻克现场难题200多项、安全改造100多项、立项课题100多项,申报实用新型专利7件。

一个工人的创新发明可以改变什么?奔走在一线车间21年的韩燕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用一个个小改造、小发明,为企业省下一笔笔真金白银:一条整改建议,节约维修费用20万元;一台自制设备,省下12万元;一项课题研究,每天减少500元生产成本……

“这两年,企业投入亿元对设备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对设备维修工而言,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韩燕飞利用下班时间上网钻研最新技术,随身携带的工作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维修知识,而这种“笨拙”的执着,恰是工匠精神最本真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