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 | 超大号“蓝莓自由”触手可及——海安特色种植催生“紫色”经济 | 南通发布

早上7时,日头逐渐高照。海安市雅周镇的村民高冬英在经过半小时的采摘培训后,指尖缠好特制的采摘指套、拎着3个蓝莓采摘筐,一头“扎”进了南通长江利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蓝莓大棚里。

只见她左手托住果串,右手食指轻抵果蒂,轻拢慢捻间,一颗颗裹着糖霜的蓝莓便入了筐。“以前觉得蓝莓是稀罕物,现在咱们村里就能种出金果子。”在她身后,200亩的蓝莓大棚次第排开,颇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采摘盛景。


“蓝玉着轻霜,匀圆滋味长”。当前正是蓝莓采收的季节。蓝莓因富含花青素和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备受市场欢迎。

2024年,南通首家获批建设并通过绩效评估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海安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招徕了蓝莓种植企业——南通长江利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占地200亩的蓝莓大棚里,公司种植的美国专利蓝莓品种“阿兹拉蓝”正迎来采收盛季。

踏入大棚,馥郁果香混着温热空气扑面而来,枝头缀满的蓝莓如串串紫玉葡萄,表面覆盖的白色果粉在阳光下闪着偏光。长江利士农业负责人曹宁峰介绍,“阿兹拉蓝”蓝莓果肉厚实,这批头茬果单果平均重达5克,直径超22毫米的“巨无霸”占比超八成,亩产可达1.5吨。“这是一种中早熟的蓝莓品种,生长周期长,可以从4月底采摘到7月初,和当前在售蓝莓实现错峰上市。”曹宁峰说。

“它们可是正儿八经喝着‘定制矿泉水’长大的蓝莓。”顺着曹宁峰的手指望去,原来,科技赋能的种植奥秘藏于根下:每盆蓝莓都铺设了滴灌系统,加了专用营养液的反渗透水经过高精度过滤,精准送达植株根部。“现在天气干燥,为了保证蓝莓的生长,每盆蓝莓每天都要滴灌超3升的水。”同时,大棚里的蓝莓都实现了无土化栽培,盆底铺了由泥炭、珍珠岩和椰壳组成的基质,既构筑起锁水保湿的“海绵层”,又为根系保留自由呼吸的通道,“即使五年不换依然蓬松如初。”

“蓝莓在室温低于5℃的情况下就会停止生长。”目前,国内只有云南和海安两处“阿兹拉蓝”蓝莓的种植基地。为应对海安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征,去年冬天,曹宁峰不但在大棚内部加盖了二层保温薄膜,而且开启了月余的室内加热系统,更好地让蓝莓在苏中平原“安家落户”。

蓝莓富含的花青素成分抗蓟马等刺吸式害虫破坏,同时,技术人员引入生物防治体系——在植株冠层间悬挂特制糖酵液诱捕装置,该装置由白糖和酵母发酵而成,配合精密微孔设计,构建起物理阻隔+生物诱捕双重防控机制,用绿色防控手段让每颗蓝莓都达到即摘即食标准。

分拣车间里,新鲜采摘的蓝莓按尺寸大小在传送带上分级、组合、包装,当天,将有3吨的蓝莓鲜果通过冷链发往全国。目前,长江利士农业生产的蓝莓已通过253项农残检测,主要供货北上广江浙沪等城市,少量的15mm~18mm的小果型则面向本地的带货直播。“蓝莓在冷鲜环境里可以保存30天,现在市面上,我们这种‘超大号’蓝莓,一盒125g的24mm以上的可以卖到40多元,稍小些的20mm也能卖到20元一盒,真正成了致富果。”曹宁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