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南通赤子情华侨图书馆迎来建馆6周年。这座由来自50多个国家的侨胞与归侨侨眷捐建的图书馆,已面向社会征集图书15万册,并在海内外建设图书漂流站近200家,遍及64个国家,一个推动全民阅读、传播中华文化的网络正在形成。
华侨图书馆自2018年建立以来,一直由志愿者提供管理和服务,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民办公共图书馆,成为当代实践张謇公益慈善理念的一个成功范例。
2021年,在与海外侨团、华文学校等沟通中,华侨图书馆发起人镇翔得知,在海外,阅读中文图书仍然面临书籍数量少、书目更新慢等问题,便萌生了设立海外图书漂流站的想法,“尤其对于在海外出生、生活的‘侨二代’‘侨三代’来说,通过阅读中文书籍营造中文语言环境是他们学习中文时十分重要的一环。”
很快,海外图书漂流站在多个国家落地,目前已有135个,其中有五个已经或正在升格成为当地的中文图书馆。镇翔介绍说,2022年4月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揭牌的图书漂流站,一开始便募集到5000多册图书,并以每年2000册的速度增加,因此在2024年升格为“卢旺达中华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向当地社会开放,“除了拥有更丰富的图书资源,中华图书馆还能为当地开展中华文化活动提供平台,让更多海外民众深入了解中华文化。”
华侨图书馆中大量的海外华侨华人史料,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据镇翔介绍,志愿者们将于年内完成对已征集史料的系统分类,通过展览等形式向公众展示,并在建馆10周年时建立起相关信息查询系统。
此外,华侨图书馆还计划在建馆10周年时,在全球设立500个图书漂流站,其中包括10座中华图书馆规模的海外公共文化设施,并建立起完善的海外图书漂流站建设服务体系,“希望我们能探索出一条依靠慈善捐赠、公益服务建设公共文化机构的道路,为文化公益事业发展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