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匠星耀江海 | 全国劳动模范、高级工程师陈世龙——让有油田的地方都用上“如东制造” | 南通发布

上月28日,全国劳动模范,江苏如通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技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陈世龙在参加完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后,难掩激动之情,他说,作为一名技术工作者,深知自身职责所在,他将以更大的热情和毅力投入工作中,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推动企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贡献绵薄之力。

“陈工的敬业和执着,令我们这些搭档钦佩不已!”这是来自陈世龙同事们的一致评价。从初出茅庐的普通员工,到如今的研发总监、技术中心主任,26年来,陈世龙先后主持和设计开发了DDZ/350吊卡、SLX型侧开式吊卡、SE型500T套管吊卡/卡盘等30多种系列新产品,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50余项。在他的带领下,研发团队不断取得突破,为企业赢得了市场竞争力,也为行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千锤百炼,方能成钢。追寻陈世龙的故事,须得从1999年说起,彼时,刚从齐齐哈尔大学毕业的他,怀揣着无限憧憬,告别家乡哈尔滨,入职江苏如通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这家专注于石油钻采井口工具与设备制造全产业链的企业,成了他梦想启航的地方。

为了让公司产品紧密贴合油田矿场实际使用需求,避免开发与应用“脱轨”,陈世龙始终坚持在实践中探寻产品“短板”,足迹遍布全国各大油田。他曾在十几米高的空中,乘坐吊篮检修设备;也曾在前往山顶的途中,遭遇山体滑坡。然而,恶劣的环境从未阻挡他前进的脚步。“只有深入油田现场,与工人打成一片,才能真正了解钻井机械的痛点,从而设计出更优质的产品。”正是这样的工作准则,让陈世龙完成了从石油机械“新手”到行业专家的蜕变。

近日,中国石油集团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成功在地下10910米完钻,不仅获取了我国首份地下万米的岩芯标本,还在1万米的地下找到了油气,这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次。

2022年,当得知“深地塔科1井”“深地川科1井”两口万米科探井,需要大载荷、大吨位自动化设备的信息后,如通股份技术中心、生产计划、品管等部门通力协作,迎难而上,抢抓商机。从项目立项、研发设计、精加工到交付国内载荷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安全性最高的1000T液压吊卡,仅用了4个月时间。2023年5月30日,钻井工人使用如通股份的1000T液压吊卡钻井,一致认为它是一款操作简单、最大限度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为钻井工人装上“千里眼”的“神器”。“我们围绕万米钻机做配套产品,现在只要有油田的地方,基本都能用到我们的产品。”陈世龙自豪地说。

“随着石油机械行业不断发展,钻井作业向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我们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对于未来的发展,陈世龙有着清晰的规划,“目前,我们正在探讨如何实现现有产品远程维护调试,如何利用AI技术改进产品,做好技术储备,超前研发高端产品,确保产品的可靠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赢得市场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