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蝎子、水蛭……这些听起来让人起鸡皮疙瘩的毒虫,却是中医里治愈肿瘤等顽疾的良药。基于孟河医派医学理念,章次公、朱良春创立了以擅用虫药、敢克重症著称的“章朱学派”,挽救了无数疑难杂症患者。近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章朱学派传承人朱建华应邀走进央视大型文化类季播节目《中国中医药大会》(第二季)《苏医繁盛》,向观众展示了章朱学派虫类药的神奇与魅力,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关注与点赞。为此,记者走进南通市良春国医堂、章朱学派传承研究室,向朱建华了解章朱学派在南通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如何造福广大群众的故事。
2019年,首届“章朱学派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传承研讨班”在上海隆重举办,图为学习班与会专家、学员合影。
“章朱学派”守正创新 济世救人已历百年
“虫类药治疗肿瘤法技术起源于章次公先生,形成成熟于我的父亲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已历经百年五代薪火相传。”在朱建华的诊室里,她向记者娓娓道来“章朱学派”的前世今生。“我们这一支流派的主要特色是针对不同的肿瘤疾病,以‘扶正消癥法’为治疗大法,辨证运用虫类药扶正培本、解毒化瘀、攻坚破结等功效,准确把握配伍、剂量、疗程,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期等方面颇有疗效,使许多恶性肿瘤患者健康生存。”
据了解,中医学术流派是具有独特学术思想或学术主张及独到临床诊疗技艺,有清晰的学术传承脉络和一定历史影响与公认度的学术派别。中医学术流派有力推动了中医学理论的不断创新和临床诊疗体系的丰富发展。
2021年,“第二届章朱学派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传承研讨班”在江苏南通隆重举办。
章朱学派则是以章次公(1903—1959)和朱良春(1917—2015)共为宗师的近现代重要学术流派,是孟河医派重要的分支。“章朱学派”体系最鲜明的特征是“病证结合、宗中汇西”。
20世纪30年代,章次公公开主张“发皇古义、融汇新知”,朱良春在其师章次公的影响下,1962年率先提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可见二者的远见卓识,标志着学术由传统向现代演进的创新。如今,“章朱学派虫类药治疗肿瘤法”被列入江苏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目录。
朱良春先生在深入研究历代虫类药功效后,结合自己的应用体会,把虫类药的功用主治,并根据其配伍不同,拓展概括为14个方面:攻坚破积、活血祛瘀、行气活血、宣风泄热、搜风解毒、息风定惊、开窍慧脑、清热解毒、消痈散肿、收敛生肌、利水通淋、化痰定喘、补益培本、壮阳益肾,并根据其配伍不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补前人所未备。
“作为第三代传承人,我们在治疗肿瘤病方面坚持传承老一辈的学术经验,虫药治瘤,疗效显著。后面的第四代、第五代传承人也已在海内外中医药院校、科研院所担当重任,深入挖掘研究和运用虫类药,拓展更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将这项非遗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让非遗以活态的文化传承,彰显中医文化自信。”朱建华介绍说。
2014年9月16日,日本星火株式会社汉方研究员来通交流学习,朱建华教授示范中医诊法,分享虫类药治疗肿瘤法运用经验。
虫类治疗肿瘤疗效显著 众多病患受益
“患者因肿瘤晚期,多处转移扩散,西医无治疗方案,采取纯中医治疗。”这是一位卵巢癌晚期患者的张女士在北京某大医院病案里记录的内容。2013年4月,患者张女士初诊被发现双卵巢肿瘤伴盆腔积液半月,且发热最高达39.5℃,经过北京三甲医院进一步PET-CT检查显示,张女士双侧附件区肿物,考虑卵巢癌伴腹岔腔广泛种植转移,全身广泛淋巴结转移,盆腔积液,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周围炎性病变。此时的张女士已经失去了手术切除肿瘤的机会,经过多方打听来到了南通市良春国医堂求医。
“张女士从2013年来我们这边就诊后,一直采用‘章朱学派’虫类药进行治疗。从此后,她的癌症指标CA125,从757.8u/mo1一直下降到现在接近正常值,复查PET-CT显示肿瘤活性明显降低,她本人自我感觉良好,生活也渐渐恢复如常。”朱建华的弟子,良春国医堂的郁兆婧将病历及前后检验报告展示给记者。
2022年10月12日,由中共南通市委统战部(市侨办)主办的活动中,朱建华教授作专题讲座,随后为留学生代表和侨胞侨眷义诊,致力于中医药文化宣传弘扬。
“扶正消癥汤加太子参20g、姜半夏12g、煅赭石30g、刺猬皮12g、木蝴蝶8g、凤凰衣10g、煅瓦楞子20g;金龙胶囊4粒tid;铝碳酸镁片必要时服;家属纠结于是否需行西医,嘱其中西医结合治疗。”这是2008年朱良春先生为一位胃癌患者开出的方子。在朱良春先生的指导下,患者经过西医手术和化疗治疗,并继续服用中药治疗至2014年停药。最近,这位患者的家属来就诊时告知,一家人已经于前几年移居国外,如今生活美满。
早在1963年,朱良春先生就撰写了《虫类药的应用》,一般人在使用药性猛烈的草药或者虫药之时,会拿捏不准,从而不敢用,但朱良春先生的这本应用学,却明明白白解释了虫药运用的关键之处。对于各类疾病,应该用什么类型的虫药加以辅佐,可取得疗效,他毫不顾忌地分享给了后世学者,实属不易。
“药有君臣千变化,医无贫富一般心!”朱良春先生在行医过程中常常救病患于水火,舍医赠药;同时他也告诫自己“患者以性命相托,奉上全家之资,怎能不诚惶诚恐,慎之又慎。”
学派已历五代薪火相传 门人遍布海内外
章朱学派以创新闻名于世。在南通,朱良春先生曾将民间医药三朵奇葩——季德胜蛇药、成云龙的金荞麦治疗肺痈、陈照的瘰疬拔核膏“请”入大雅之堂,就此,成就南通市中医医院盛开的“三枝花”。
朱建华介绍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诸国本推崇章朱学派是有灵魂、有学识、有风范的中医流派。他归纳章朱学派的特点,简而言之有三:一曰平民医生,草根情结;二曰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三曰屡用达药,敢克重症。”
近年来,章朱学派积极编撰、出版《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7卷,将朱老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社会。不计名利,不辞辛劳,力求完整呈现朱老的学术思想,完成老先生的夙愿。总结朱老学术思想,在全国和省级中医药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此外,章朱学派多次积极举办国家级学习班,每次会议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章朱学派传承人、中医学者200至300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章朱学派传承发展方向、交流章朱学派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章朱学派优秀传承人,深入研究章朱学派传承脉络、学术思想,活跃在国内外流派传承交流平台,多篇研究文章登刊发表。
2023年10月13日,朱建华应中华中医药学会邀请,在第四届中医优才论坛暨全国优才传承发展能力提升班作“朱良春国医大师虫类药应用经验”专题讲座,分享虫类药治疗恶性肿瘤等疑难病经验,得到与会代表一致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5月18日由章朱学派门人主办的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开馆,对外免费开放。“继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医学术,普及养生知识,防治未病强身,这是朱良春先生生前亲笔写下的建馆宗旨。”章朱学派传承人、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馆长朱剑萍介绍说。
如今,博物馆以丰富多样的展陈方式、精彩纷呈的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多渠道的宣传矩阵,充分展现着中医药文化的魅力,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50余万人次,累计辐射100余万人,开展特色主题中医药活动400余场,中医药文化普及弘扬工作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得到省、市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先后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江苏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江苏省博物馆研学基地等荣誉。
截至2024年12月,海内外章朱学派传承工作站共建有27家,起到了进一步凝聚力量推动章朱学派发展,搭建更宽广的沟通、交流及传播平台的作用,受到海内外广大中医学者的热烈好评。
创新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源头活水。历经时间沉淀,章朱学派与现代疾病谱紧密结合,必将焕发持久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