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跑者故事 传递奔跑力量 | 南通人编导的影片《最初和最后的一场马拉松》杀青 | 南通发布

近日,由南通籍导演陈杰(笔名波人)编剧并执导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最初和最后的一场马拉松》历经两个月紧锣密鼓的拍摄,正式宣布杀青。

影片聚焦当代青年在理想与现实夹缝中跌撞前行的现状,以一场马拉松赛事为叙事主线,串联起了年轻人终需直面的生命、亲情、友情与热爱等深刻命题。影片中,大学生罗小合(吕炫乐饰)自幼与奶奶(葛兆美饰)相依为命,一场突如其来的噩耗打破平静——奶奶确诊晚期肝病,唯一生路是肝移植手术。面对不菲的医疗费和渺茫的肝源,罗小合毅然决定捐出自己的一半肝脏,并拼尽一切筹集手术费用。与此同时,他因兼职打工屡屡缺席马拉松跑团的训练,与跑友路竞春的竞争关系逐渐复杂化。

拉松的赛道上,42.195公里的数字总被赋予神圣感——它是古希腊士兵斐迪庇第斯用生命跑完的距离,是凡人试图超越极限的体育精神图腾。而在《最初和最后的一场马拉松》中,这串数字被导演赋予更私密的隐喻:它成了罗小合与死神争夺奶奶生命的倒计时,是青春与衰老的赛跑,更是当代青年热血奔赴的里程证明。

导演波人表示,在“躺平”“内卷”等标签泛滥的语境下,想通过这样一部电影给Z世代提供另一种生存样本,即主人公的奔跑不是对抗,而是迎向,奔赴,抵达。“当罗小合最终跑到了马拉松比赛的终点线前,他获得的并不是奖牌。这一刻,传统励志片的‘成功学’被彻底消解,生命的价值在爱的维度上重新计量。”

影片《最初和最后的一场马拉松》首创与真实的马拉松赛事合作,在相应赛事主办方的支持下,于马拉松比赛当日进入比赛现场进行实地拍摄;采用多机位战术,真实捕捉数万人奔跑的影像,力求将剧情与现场感进行最大可能的完美结合,为电影注入独特美学基因。

据悉,本片于上海青浦、苏州等多地取景,拍摄周期跨越冬春两季,目前影片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作为一部华语温情之作、一场对平凡跑者的深情礼赞,该片计划于明年登陆全国院线,与观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