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举办的“小小巧手·匠心传承”小鲁班非遗体验营在该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内的木工坊开营。来自城中小学、通师三附、朝晖小学的孩子们化身当代“小匠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志清的指导下,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木作文化探索之旅。
“凸者为榫,凹者为卯,不费一钉一胶却能千年稳固。”活动中,王志清手持家具模型,将凝结中华智慧的榫卯技艺化作生动的故事。孩子们屏息凝神,注视着这位“木艺魔法师”手中的木作在翻转间严丝合缝,清澈的眼眸里跃动着求知的光芒。随后,小工匠们拿起专业工具,从榫头打磨到构件对接到整体组装,完整复刻传统四足方凳制作流程。
城中小学学生陈方骁轻抚成品惊喜道:“木料间的对话太神奇了!当榫头嵌入卯眼的瞬间,我听见了‘咔嗒’一声古老的回响。”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还设有“亲子协作工作台”,家长们与孩子一起动手操作,并惊喜地见证孩子从青涩到熟练的蜕变。看着孩子从毛躁试错到精准拼接,家长陆先生感慨道:“这比任何游乐场都有价值!我认为孩子充满成就感的笑脸就是最好的教育答卷。”经过近三个小时的“匠心锤炼”,一个个小方凳和小笔筒就呈现在孩子们眼前。“我要把这张会‘说话’的木凳放在书桌旁,它会提醒我做事要像榫卯一样严丝合缝!”朝晖小学学生钱栩宁的感想分享,引来满堂欢笑。
此次体验营将传统木作技艺与劳动教育创新融合,通过理论浸润、技艺传习、成果转化的教育闭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热爱劳动、珍视传统的新芽。未来,南通科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将打造“非遗大师+专业教师+学生社团”三级传习体系,继续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此类特色活动,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搭建文化传承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