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通州区十总镇的南通苏禾车灯配件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操作着各类自动化设备,生产出一个又一个LED车灯散热器。“可别小看这小小的车灯散热器,它不仅是江苏省的高新技术产品,还荣获了多项国家专利。”苏禾车灯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玉忠手持一款流线型散热片介绍。
苏禾车灯配件有限公司2013年成立,目前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和省专精特新企业。王玉忠回忆,公司成立之初主营业务是设计、生产传统的车灯灯泡座。随着LED车灯的普及,灯泡座逐渐淡出市场。从那时起,企业就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开始探索新的发展路径,转型进入车灯散热器行业。
2018年以前,苏禾车灯配件有限公司一直是行业的“追随者”。近几年,汽车工业向着智能化、轻量化方向持续转型,散热器这一细分领域也迎来了更多机遇与挑战。
传统的车灯散热系统多采用压铸工艺搭配风扇散热,存在重量大、能耗高、稳定性差等问题。苏禾车灯配件有限公司历经多年攻关,创新性地将冷锻工艺引入车灯散热领域,并采用纯铝替代铝合金,结合精细化的S型超薄散热片设计,成功突破了技术瓶颈。“相比同类产品,我们设计生产的散热器不仅工作温度降低了10℃,产品重量也减轻了45%。”王玉忠介绍,早在2018年,企业就投入60多万元,引进了德国UG软件和西门子散热模拟软件,再加上上万次的仿真试验,精确确定了散热片3至6mm的最佳间距与厚度,优化了气流路径,实现了传导、对流与辐射的高效协同。“所以尽管纯铝的单价比铝合金高,我们还是通过工艺创新和轻量化设计使得单灯成本降低了近30元,实现了性能与效益的双重提升。”王玉忠说。
目前,苏禾车灯配件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上汽、北汽、华为、理想等头部车企,仅上汽集团月均订单量就高达16000个。苏禾车灯正逐步成为智能车灯的“标配”。
从“跟跑”到“领跑”,苏禾车灯配件有限公司在车灯散热器领域用了八年时间。如今,公司又将技术触角逐渐延伸至医疗设备、汽车智能底盘等新兴市场。针对医疗设备对静音散热的特殊需求,公司的研发团队正致力于开发低噪音散热方案;面向新能源汽车抬头显示等高功率设备,企业也已启动专项研发项目。
王玉忠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截至目前,苏禾车灯配件有限公司的研发投入已超过500万元,未来企业还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产学研合作,以更多原创性技术成果,推动汽车热管理行业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