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以丰富的土地和绿能资源招来好项目:向海向新向链 接续掀起火热“攻势” | 南通发布

“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亚达绿能一期投产与二期开工“无缝衔接”;国内最大的“光氢储一体化”海上光伏项目——国华如东40万千瓦光伏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亚洲单根最长超高压海缆生产基地项目——远东海缆投产运行……

 近年来,如东牢牢把握工业强县、向海发展的理念,充分释放“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的优势,以丰富的土地和绿能资源,以及扎实的产业基础和日趋完善的配套,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优质项目和企业落地“深耕”,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版图上不断续写精彩。今年以来,如东平均每周签约产业项目逾5个、每月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个,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滚动向前,持续为如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向海发展”让资源禀赋转化为经济动能

 塔吊林立、桩机起落、机器轰鸣、车辆穿梭……5月的如东,处处升腾着大干快上、抢抓工期的项目建设热潮。

  8日一早,洋口港经济开发区临港工业区内,亚达绿能船海装备项目二期正在稳步推进中。该项目总投资30亿元,用地总规模660亩,眼下,一期已建成投产,二期预计年底建成,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年产5万吨高端海工装备。

“亚达初次到洋口港考察时,对金牛码头的成熟度不太满意,后面我们经过长时间的跟踪,把码头建设的每一个节点都及时反馈给对方,终于打动了亚达。”回忆起啃下亚达这块“硬骨头”的过程,洋口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挂职)唐明明感慨道,从2024年5月底签约,到2025年4月25日正式投产,亚达如今已成为洋口港全要素配套、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快建设、快投产的新标杆。

在亚达项目东北角,一座长方体建筑拔地参天,这是远东海缆项目最关键的生产车间——VCV立塔,高达149.8米的立塔内布置有6条海缆生产线,配合后道260亩的钢结构厂房,达产后可年产2000公里光纤复合海缆、特种电缆,6000公里高性能特种海光缆和2.7万个电缆附件。该项目投运必备的5万吨级码头由如东政府投资建设,目前已具备停靠大型敷缆船的条件。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坐拥86公里海岸线、455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的如东处在省市“向海发展”的前沿,“向海而兴、耕海图强”,是如东融入海洋强国、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等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如东将资源禀赋转化为经济动能的绝佳机遇。

 近年来,在“全县都是沿海、沿海更要向海”理念的指引下,如东锚定耕海图强不动摇,扎实推进港口、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聚力突破重大产业项目,沿海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现有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近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23家;陆续建成全国最大的海上LNG能源岛、全国首个风电母港,以及亚洲最大的县域海上风电群,并全方位布局“风光气氢储”;此外,过去的两年间,沿海板块落户亿元以上项目104个,占全县比重超过50%。

“向新发力”锻造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

4月8日,由南京诺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投资新建的分子靶向探针(创新药)项目签约落户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该项目将以分子靶向探针创新药为核心,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分子探针创新基地,为如东生命健康产业注入新血液。

生命健康不仅是成长型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如东立足本土产业基础,依托生命健康产业园这一现成载体,以早中期孵化、加速项目作为主攻方向,按照“孵化加速+引导基金+集成服务+特色园区”的运行模式,成功聚集12个高层次人才团队、100多名博士、3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接踵落位、高端人才持续汇聚的良好局面。

新赛道火热的同时,如东制造向“智造”跃迁的步伐也在加快。连日来,在江东金具特高压复合绝缘子及避雷器项目建设现场,智能化工厂已拔地而起。作为江东金具设备有限公司投资的智造升级项目,特高压复合绝缘子及避雷器项目目标建成国内首座绝缘子及避雷器高集成度的数字化工厂;刚刚投产运行的帝京半导体设备关键零部件项目主产品半导体5nm蚀刻机反应腔及关键部件的超洁净度和耐腐蚀度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向新而行,往高攀登。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演进,如东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牵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全力打造长三角先进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

“坚持传统产业、未来产业两手抓、两手硬,一体抓好项目招引。”南通市政协副主席、如东县委书记陈慧宇表示,今年,如东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支持重点关联企业整合重组,推动企业产品提档升级,多措并举扩规模、延链条、增效益。同时瞄准人工智能、未来材料、新型储能等产业与如东重点产业链的结合点,重点引进掌握前沿技术、核心环节的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推动更多“新”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聚链成群”助推产业从“点线面”到“大集合”

项目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今年以来,如东坚持项目为王,聚焦“3+4+2”产业体系建设,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等3条主力赛道谋划项目,全面掀起强链补链延链热潮。

“如东拥有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能够与项目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为风电产业发展增添强劲动力。”东峡(江苏)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谭斌说,东峡如东产业园项目坐落于洋口镇,建成后将成为集海上7—20MW级风电机组、叶片及相关产品的制造、试验、运维于一体的综合性风力发电设备基地,与该镇域内20家新能源及风电装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成更为强大的产业矩阵,为如东打造国家级海上风电产业示范基地提供关键支撑。

这是如东产业聚链成群的缩影,随着重大产业项目陆续启动,一片充满活力的“产业森林”正加速形成。跨过长约10公里的跨海大桥,登上如东阳光岛,焊接声、切割声与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这座3平方公里的海岛现已集聚3座重大能源基础设施,眼下,江苏LNG项目三期配套码头工程正在桩基施工中;江苏国信如东LNG接收站配套码头工程已进入水上墩台现浇以及预制箱梁安装阶段;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四期工程预计6月中旬开工,整岛全面建成后可年周转液化天然气约2000万吨,成为南黄海上千万吨级产业航母。

洋口港是如东新材料产业体系的重点板块,现已汇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丙烯酰胺、绿色聚酯新材料等一大批产业项目。“当下,我们将深化‘六个一’推进机制,全力聚焦纳微新材料、桐昆三期等重点项目,确保6月底前全部破土动工。”如东县政府党组成员、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梁说,洋口港规划有占地6000亩的新材料产业园,同时还有近2万亩连片工业用地已完成“九通一平”,不受土地指标制约,可随时拿地开工,并且在环境空间、污水处理、绿电供给方面均具有突出优势,未来,还能为新材料企业提供全过程碳足迹追踪服务,为企业进军欧洲市场提供绿色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