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上午,南通市人工智能学会揭牌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学会将在市科协指导下,聚焦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的理论研究、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构建开放、专业、共建共享的智能科技平台,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战略智库和协同引擎。
人工智能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潜力和影响力的前沿技术之一,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进程。南通作为“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的交汇点,正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我市已将“通用人工智能”列入优先发展的成长型未来产业科创细分赛道。
市人工智能学会的成立,填补了我市在人工智能领域专业科技社团的空白,也为本地科技工作者、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力量搭建了高效协同的平台。市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南通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院长丁卫平介绍,学会将围绕产业培育、人才引育、行业融合三大方向,参与重点培育企业的遴选和技术支撑工作,为南通本地AI企业提供专业指导;联合高校与企业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探索技术落地路径。此外,还将设立专业委员会,推动人工智能在多领域的深度应用。
市人工智能学会的首批会员,来自在人工智能领域有一定研究基础、技术实力或产业影响力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其中单位会员6家,涵盖了南通市人工智能领域的主流业态和新兴业态,包括高校、三甲医院、企业,涉及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多个细分领域。
“学会平台最大的优势是专业性强、组织性高、覆盖面广,加入学会是我们面向未来、融入主流、拓展边界的重要一步。”市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江苏汇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书娴说,希望借助这一平台,与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与科研人员开展项目合作、与企业同行对接场景需求,也期待通过学会主办的技术交流、培训课程、政策宣讲等活动,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产业转化能力,让“研究成果变生产力”“人才资源变竞争力”。
活动中,一批专家学者受聘成为市人工智能学会科技传播团成员。“南通已具备较好的人工智能产业基础,政策引导明确、产业链布局初具规模、本地高校科研力量持续增强。但若要实现从‘场景应用广’向‘技术能力强’的跃升,仍需系统构建更具活力、韧性与联动性的产业生态。”市人工智能学会科技传播团团长,南通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副教授鲁松建议,强化产业链协同、提升公众AI素养、释放青年人才潜力,政府引导、学会组织、高校支撑、企业参与,形成具有城市辨识度的“AI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