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筑基 担当为先 暖心护航 | 通州湾以“江海干部新气象”打开发展新天地 | 南通发布

五月的通州湾,海天一色,塔吊林立,一派繁忙的建设场景。在这片向海而生的热土上,一组亮眼数据见证着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12.1%,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55%、32.9%、29.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均列全市第一。这片曾经的盐碱滩涂,正以“每天不一样”的速度蝶变为长三角北翼的经济新增长极。

亮眼成绩的背后,有一支兢兢业业、实干担当的干部队伍,他们以专业筑基、以担当为先、以暖心护航,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等各条战线上,用实干诠释着新时代“江海干部新气象”。正如通州湾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陆忠华所言:“我们既要当产业发展的‘急先锋’,也要做企业群众的‘贴心人’,用硬核实力和暖心服务,打造近悦远来的发展环境。”

专业筑基:产业发展的“智囊团”

走进通州湾示范区招商局,一面长5米的项目进度墙格外醒目。墙上,总投资50亿元的A项目已完成土地平整,投资30亿元的B项目正在进行环评,投资5亿美元的C外资项目已签约落地……每个项目都标注着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通州湾落户的多为重特大项目,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跑得快,更要懂产业、懂技术、懂政策。”通州湾示范区招商局局长季中华介绍,这支平均年龄35岁的招商团队,人人都是“多面手”。在示范区建立的干部培训专业体系下,每名招商人员主攻1个主导产业,精通政策法规、商务谈判、产业分析3项核心技能,掌握多个细分领域知识。

“他们三天内完成的‘临港产业园+重装码头’的解决方案,打动了我们的决策层,项目从接洽到签约仅用两个月。”河南某大型冶金装备企业项目负责人感慨道。年初,该企业有意布局长三角。该企业的核心产品——超限装备单体长达70米,对运输条件要求极为苛刻。面对企业的疑虑,通州湾招商团队三天内完成了一份翔实的可行性报告,不仅测算运输路线上的每一个转弯半径、坡度,还结合潮汐数据优化码头装卸方案。

在百亿级福莱特光伏玻璃项目中,这种专业精神体现得更为充分。翻开招商骨干钱广智的工作日志,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从项目落户以来的47个技术难题的攻克历程,从码头建设到天然气配套,从用海问题到电力设备。“这些都是可以复用的技术数据库。”钱广智说。目前,该项目一期即将投产,单位能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通州湾新能源产业的标杆项目。

专业,让通州湾的招商工作从“广撒网”转向“精准突破”。今年以来,通州湾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0个;在谈重大项目超50个,总投资突破800亿元;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60%,产业链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担当为先:攻坚克难的“铁肩膀”

项目为王,实干为先。

“这部分进度怎么样?有没有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4月18日,通州湾示范区中石油专班分管领导召集8个部门负责人,对照土地保障、公用工程、园区管理、配套工程、规划编制五张“攻坚图谱”,逐条对标、协调落实。

用地保障、项目审批、码头建设、降耗减排……打开一条条任务目录,每一条都按照“党政领导包干、党员先锋联干、年轻干部促干”攻坚模式推进。1名党政领导包干1张“攻坚图谱”,23位党员先锋联干573项攻坚任务,明确节点、任务必成,把一件件“不好办”的事办好,把每一个不可能变成可能。

去年5月,总投资超500亿元的蓝海新材料项目正式签约落地通州湾,目标建设高端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中国石油创新技术孵化基地和精细石化、生物制造、智能制造标杆示范区,串联起绿色临港新材料产业集群。今年3月15日,蓝海新材料项目高端聚烯烃生产装置顺利开工,码头罐区、中试基地项目也陆续实施,全年完成投资预计不少于100亿元。

“我们在南通的归属感越来越强,来了不想走,走了想快回,这块龙睛之地,让我们魂牵梦萦,这片蓝海大有可为!”蓝海新材料公司副总经理朱军的感慨,是肯定,更是激励。

拼,是通州湾干部队伍与生俱来的“基因”。

为加快完成蓝海项目4平方公里绿色化工拓展区土方回填工程,蓝海项目攻坚支部的党员骨干张振南带着年轻党员们一头扎在工地上,23000步的巡视圈不知跑了多少圈,3个月跑坏了3双高帮套鞋。夯沉量超标、排水量不足、渣土车交通协调……200余个“卡脖子”问题在巡视中破解,承接项目开工的所有基础条件全部按期完成。

面对多个省市重大产业项目落户,通州湾示范区行政审批局紧盯重点难点,创新服务举措:牵头连通数字化审图系统和工程审批系统端口,免去建设单位“人带着图纸跑”的奔波之苦;在全市率先发布“工业项目租赁厂房”一件事服务标准;为中铭项目实行环评承诺制审批,节省审批时间约1个月......

项目蓄能,助推产业集群化发展、链条式布局,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今年一季度,通州湾示范区工业开票销售突破51.6亿元,工业用电量增长29.9%,增速均领跑全市。

暖心护航:贴心服务的“知心人”

在通州湾示范区企业服务发展中心主任倪琳的手机里,置顶的10个微信群全是企业服务群。“企业咨询‘有问必回’,去年我们解决了642件企业诉求,办结率100%。”翻开她的工作日志,记录的案例大到协调解决百亿级项目的配套,小到协助小企业开设食堂,事无巨细。“我们就是企业成长路上的全流程‘协调员’。”

高效的服务也讲究“量身定制”:对拟上市企业,经发局干部全程“陪跑”;对中小企业,财政局干部带着金融机构创新“供应链金融+动态保理”组合方案;对外资企业,配备多语种服务专班……贴心的服务,让350亿元级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在通州湾加速形成。

在通州湾,干部们不仅在产业发展的战场上冲锋陷阵,更在民生服务的细微处传递温暖。

今年大年初五,一通求助电话打到了通州湾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南通星汉机械有限公司编程员张路路焦急地说,远在安徽老家突遇变故,两个孩子无人照料,希望能转到通州湾上学。

社管局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教育、社保等部门联动协作,跨省对接学籍档案,短短几天就完成了全部转学手续。“现在孩子们进步特别大,我们也能安心工作了。”张路路感激地说道。

这样的暖心故事在通州湾不断上演。数据显示,目前示范区已吸纳来自全国28个省份的产业工人子女入学;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通州湾院区运营一年来,门诊量月均增长16.5%,让更多“新通州湾人”安心扎根。

从企业车间到人才公寓,从学校医院到休闲配套,通州湾干部的“服务清单”越写越长:高新企业培育计划、人才消费券定制发放、洲际假日酒店年底开业、投资1.2亿元的体育公园加快建设......通州湾的干部们正在这片向海而生的热土上,书写着新时代的奋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