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不好意思了,让你们专门为我一个人演出。”5月9日下午,崇川区虹桥新村肢体残疾老人夏汉明家的院子里,载歌载舞,热闹非凡。看着木兰艺术团的志愿者们给自己带来的精彩歌舞表演,夏汉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让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高龄老人、残疾老人等群体,不出门也能享受到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年,木兰艺术团依托崇川区公益创投项目,探索开展“一个人的剧场”上门送演特色服务,将舞台“搬”到这些老人家中,为他们单调的生活注入缤纷色彩。
小院子“变身”大舞台
志愿者们身穿演出服,画好演出妆,《你的生命如此多彩》《相思瑶》《双脚踏上幸福路》《世界赠与我的》《出水莲》等一个又一个舞蹈轮番上演……
5月9日下午,虹桥新村70号楼104室,不足20平方米的院子里,仿佛一场小型歌舞会。今年75岁的肢体残疾老人夏汉明,享受着这场专门为自己带来的演出,满脸喜悦。当志愿者们跳到高潮环节时,夏汉明忍不住拍手叫好。
夏汉明从小残疾,腿脚不灵活,在前几年连续两次摔跤之后,只能依赖轮椅,出行造成极大不便。“平常老伴偶尔推着轮椅,带我在小区里逛逛,大部分时间都是窝在家里,看看电视,特别单调。”夏汉明说,自己年轻时就喜爱文艺,但因为行动不便,很久没有欣赏到文艺表演了,现在有志愿者们送演出上门,“太感动了。”
“你们高兴,我们就高兴,再辛苦也值得。”现场,木兰艺术团团长、创始人吴宪元拉着夏汉明的手说道。
木兰艺术团是虹桥街道的一家4A级社会组织,成立已有33年,共有成员20多人,基本都是退休人员。其创始人吴宪元,是全国首届木兰拳教练员。一开始,其带领团队成员主要参加市、区、街道的一些文艺演出,丰富成员的退休生活。
“虹桥街道老龄化程度高达65%,在送演出到基层时,我们发现观赏人群中,不乏一些由家人推着坐轮椅出来的老年人。”吴宪元说,这说明这类群体也有着很强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此,今年,艺术团便尝试利用崇川区民政局的公益创投项目,为街道辖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开展“一个人的剧场”送演上门特色服务。
定制化节目每月送上门
“我不顾苍苔滑天色昏,来访你秉烛共谈心……”当天,“一个人的剧场”同样走进了家住虹桥新村99号楼103室的高龄老人周声家。除了舞蹈表演,还带来了特别定制的越剧红楼梦选段《我不顾苍苔滑》表演。
今年86岁的周声,虽然在家里可以慢慢行走,但因为年迈,外出比较吃力。喜爱越剧的他,得知有了“一个人的剧场”服务,特意点播了越剧表演。“特别感动,不论是服装、造型,还是唱腔,都很专业。”周声竖起了大拇指。
木兰艺术团成员徐志红是一名越剧迷,接到老人的“点单”后,自告奋勇接单,不仅在家里不停地练习,还将自己的练习视频发到艺术团微信群,让团队成员提意见。“虽然是为一个人表演,但也得用心注重细节,不能让老人失望。”徐志红说。
“一个人的剧场”,如何将服务真正送到老人的心坎儿上?木兰艺术团推出“点播单”服务,依据老人喜好提前定制节目单。同时,每次入户演出,都配合做好妆造,穿上专业演出服,让小院子也能展现大舞台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木兰艺术团的特色服务一经推出,就得到了成员们的大力支持。“我们平时的演出大部分都是集体性质的,但实际上,老人家里地方小,并不适合,每次只能6~7人参加。”吴宪元说,所以,每次就根据各自的特长以及老人的点单内容,让大家轮流参与。
据悉,“一个人的剧场”每月服务2名老人,演出节目主要包括:唱歌、跳舞、京剧、越剧、扇子舞。每次演出后,都会让老人提建议、意见。“老人想要看什么,我们就表演什么,后续,我们还准备加入诗朗诵等,让演出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期盼更多志愿力量加入
木兰艺术团“一个人的剧场”特色服务于4月份正式启动,到目前为止,已服务了4名老人。回想起这项服务的启动历程,吴宪元感慨满满。
“说实话,一开始,我们也没有多少信心。”吴宪元说,这项服务,在全南通而言,没有样板,“虽然我们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有多少老人真正愿意接受,会不会所有顾虑,都是我们担忧的。”
为了让这项创新服务开好头,虹桥街道积极对接辖区社区,让各社区与木兰艺术团联动,开展服务宣传,让更多有需要的老人知道这项服务。“没想到,第一次反响就特别好。”吴宪元回忆,4月底,艺术团成员走进虹桥新村89岁的张淑云和82岁的袁玉兰两位独居老人家里,“老人们观看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而这次,在肢体残疾老人夏汉明的院子里演出时,更是吸引了周边楼幢不少老人的驻足。看着老人们期盼的眼神,吴宪元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我们的这种服务得到了老人的认可;担忧的是,我们平日里要经常参加各类文艺演出,时间紧,每月只能服务2名老人,受益人群有限。”吴宪元说,希望能有更多的文艺类社会组织或者文艺爱好者,共同加入进来。
“虹桥新村属于老旧小区,没有电梯,对于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来说,上下楼是比较吃力的。”虹东社区党委副书记王颖蒙说,“一个人的剧场”,就是一座通向外界的桥梁,充实了更多不便出门老人的精神世界,这种模式值得推广,“后续,我们将邀请文艺类退休专家,为‘一个人的剧场’做好节目内容升级指导,同时也将通过宣传,引导更多的志愿力量加入进来。”
【短评】舞台虽小,爱心无界
崇川区木兰艺术团推出的“一个人的剧场”服务,将舞台搬到老人家中,用艺术温暖了那些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高龄老人和残疾老人的心灵。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填补了特殊群体精神文化生活的空白,更展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深切关怀。
“一个人的剧场”之所以动人,在于它的“量身定制”。艺术团根据老人的喜好设计节目,从舞蹈到越剧,从服装到妆造,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用心与尊重。这种个性化服务让老人感受到被重视的温暖,也让艺术的价值超越了表演本身,成为情感的纽带。正如夏汉明老人所言,这样的演出让他“太感动了”,这正是文化惠民最真实的体现。
然而,这项服务也面临挑战。艺术团成员时间有限,每月仅能服务2名老人,供需矛盾突出。这提醒我们,公益事业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社区、志愿者团队乃至普通公众都可以成为这一模式的补充力量,共同扩大服务的覆盖面。
“一个人的剧场”虽小,却是一座通往心灵关怀的桥梁。它不仅是文化服务的创新,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缩影。期待这样的爱心之举能够推广开来,让更多老人享受到艺术的温暖,也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充满温情与敬意。
记者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