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年轻干部培养工作,进一步丰富岗位锻炼形式,海安市第27期青年干部培训班举行“青锋互鉴”换岗体验调研活动。近日,来自不同区镇不同条线的4名青年干部走进海安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受理中心,开展为期一周的沉浸式体验换岗实践,零距离感受民生热点,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您好,这里是海安市12345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随着海安政务服务热线电话的接通,群众的各类需求得到一一回应,简单问题通过电话就得以解决,部分疑难问题会在研判之后生成工单反馈给相关区镇部门,各单位跟进开展后续工作,切实为群众解决难题,保障民生。
角色转换,当好政民互通“连心线”
12345热线是怎样开展工作的?疑难工单的处理流程方式是怎样的?带着这些疑问,学员们经过培训上岗,一部电话、一个耳麦、一台电脑就投入了工作,一头是百姓最朴实的愿望,一头是青年干部炙热为民初心。“顺风车绕路接送由谁监管?”“购买楼盘存在虚假宣传,找谁反映”……现场,大家迅速转换角色、接听热线、全流程跟踪处理,深刻感受到“智慧城市热线”依托服务模式创新与技术手段升级,实现对群众诉求的积极响应、精准处置,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注入强劲动能。在实践中深思笃学,增强自身综合能力,更好地适应基层治理的新要求,当好群众连心桥、时代答卷人。
工单研判,牵好辅助决策“智慧线”
“海心安·民生服务直通车”开通后,为践行“最快一日之内答复的承诺”,中心建立专班,每天下午进行工单答复审核。学员们也积极参与解决各类民生问题,深挖问题背后的成因,深入交流讨论,举一反三,就优化处置流程和完善工作机制建言献策。
“这个问题如果确为开发商私自增设车位并租售,从规划建设层面,可以联系城管对其违规行为查处;从监管角度,需要住建部门对房地产行业进行监管,存在邻里矛盾就需要社区、区镇、中心三级发挥基层调解职能,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化解矛盾。”青年干部王元婧说。针对处理某小区开发商私自增设车位并出售的诉求工单,青年干部们结合工作实际,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合理化建议。
现场调处,守好政务服务“第一线”
疑难工单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现场调处是最好的实践锻炼。面对多次反映、无法闭环、职责不清的疑难工单,学员们群策群力,专题梳理矛盾,明晰权责边界,与相关部门会商研判分析“当场办”。
12345热线重复接到市民来电反映,某老旧小区某单元申请加装电梯引发矛盾。在了解具体事由后,学员们主动请缨参与协调处理,会同相关区镇部门实地踏勘,与诉求人深入沟通交流,广泛听取周边群众意见建议。在联合分析研判会上,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助力破解加装电梯难题。
“12345热线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连心桥’,在轮岗期间,学员们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认真对待每一个来电诉求,努力为市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时刻保持为民服务初心,理解12345,支持12345,为海安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海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副主任张正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