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问根 | 南通发布

2025年6月8日,我与妹妹优丽怀着朝圣般的心情,驱车两百余公里,从无锡奔赴皖南东至县章氏文化研究会。作为肩负着如皋章氏文化研究会传承使命的后辈,这趟寻根之旅于我而言,既是追溯血脉源头的虔诚之行,更是一场满载期待与责任的文化对话。

推开研究会那扇带着岁月痕迹的木门,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章灵红女士手持竹教鞭,站在《东至白笏章氏述略》展板前,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两个时空的重叠——曾经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传道授业的她,此刻正以同样专注而热忱的姿态,为我们讲述着章氏家族的千年文脉。从五代章仔钧守护儒脉的坚守,到光绪年间章树桢变卖祖产创办燕泥书屋的壮举,她指尖划过展板上的每一道纹路都似在勾勒先辈们传承文化的坚韧足迹。展柜中,章树桢“诗贵在真”的墨宝不仅见证着先人的风骨,更与章灵红老师板书传脉的身影遥相呼应,让我深刻感受到文化传承的一脉相承。

最令我动容的是,在非遗展厅里聆听章灵红老师的吟诵。她身着靛青布衫,闭目叩节,一曲《阳关三叠》婉转悠长,余韵绕梁。当“青青子衿”的吟诵声响起,墙上1937年她祖父章韫胎在巴黎吟诵的老照片,与眼前的场景重叠。那一刻,我仿佛触摸到了跨越时空的文化基因,那是祖辈们用手势、声腔、板书传递的精神密码,在岁月长河中从未间断。

座谈会后,章灵红老师郑重地从红木书匣中取出手工装订的《白笏章氏吟诵经典诗词100篇》,并亲笔题字相赠:“敬请章绚丽女史雅正 共续章门文脉”。她墨渍未干的指尖,传递的不仅是一本沉甸甸的诗集,更是对如皋章氏传承的殷切期许。这份信任让我既感动又深感责任重大。

返程路上,诗集静静躺在膝头,车窗外的晚霞如同燕泥书屋残匾上的朱漆,斑驳而温暖。回想起在如皋,章红会长带领我们将“仁德济世”的古训融入生活,青少年吟诵班里孩子们用章灵红老师亲授的“平仄呼吸法”诵读经典的模样,我愈发坚信:文化传承不在束之高阁的供奉中,而在每一次掌心相触的温暖里、在每一声声腔共振的共鸣中、每一个代代相传的手势里。

此次东至之行,于我而言,不仅是寻根问祖,更是一场与先辈、与文化的深度对话。从祖父章金辉在革命岁月中守护家族根脉,到父亲将这份精神传递给我们姐妹,再到如今东至宗亲的倾囊相授,我深刻体会到传承的重量与意义。作为连接东至与如皋的桥梁,我愿以最大的热忱,将这份珍贵的文化财富传承下去,让章氏家族的薪火在江海平原上永续燃烧,照亮我们前行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