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苏超”南通队和宿迁队比赛时,99号球员曹越涛为南通队攻入首球。在南通家中看球的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展规划处处长盛斌和家人说:“这是我学生。”据了解,此次南通队球员中,有7人是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这些球员的成长得益于学校与科技园联合推出的“送教上门”培养模式,展现了体教融合的创新实践。
此次7名通师高专的学生球员,有3人属于该校体育学院,4人属于该校的管理学院。“虽然他们长期在海门训练,但我和他们还是有感情的。”通师高专体育学院院长曹科枢谈及球员时,语气中满是欣慰。他介绍,学校与珂缔缘采取“联合培养”模式,针对运动员训练密集、时间碎片化的特点,创新推出“送教上门”机制。“我们不能让他们因为训练耽误学业,更要让专业知识反哺竞技水平。”
院校和足球俱乐部开展深度协同育人,在通师高专是首次。这种模式有效整合了学院扎实的理论教学、科研支持与俱乐部高水平的专业化训练、竞赛平台资源。学院通过学分互认、定制化课程等方式保障学生的文化学习。
据曹科枢介绍,此次针对珂缔缘球员们的文化课程,涵盖大学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等公共课程,以及运动生理、体育心理学、保健学、学校体育学等体育专业理论课。授课团队利用周六、周日及假期集中教学,每期课程持续两周,确保学习系统性。
盛斌则补充道:“光有课程还不够,得有‘专属护航’。”学校为每名运动员配备“一对一导师”,从入学起全程跟进学业:疫情期间通过视频远程辅导,赛事间隙则赴基地答疑,就连毕业论文选题、撰写都有专人指导。“这种灵活机制,既保障了俱乐部用人需求,也守住了学生的学业底线。”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近期,通师高专已和海门中专合作,针对珂缔缘足球人才开展“3+3”分段培养。目前该项目已获省教育厅批准,成为珂缔缘“专属”的升学通道,为高水平运动员的学历提升提供稳定路径。
截至目前,这种“训练不松、学业不降”的模式,已结出累累硕果。除“苏超”南通队球员外,该校门球项目学生凭借专业素养入选省队,成功晋级今年全运会决赛;3名女同学组成的龙舟队,也将于7月4日代表江苏征战全国决赛,展现“赛场竞风流,课堂亦争先”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