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送到如皋市公安局搬经中心派出所民警周昊的手中。信中,辖区居民苏先生用真挚的语言,对民警、辅警耗时2个多小时,成功化解长达4年的界址纠纷致以感谢。这是“卷尺警官”周昊收到的又一枚暖心“勋章”。
界址之争 “心墙”难解
纠纷的核心源于苏先生与邻居屋后一块田地的归属权。6月15日晚6时许,搬经中心派出所接到报警,民警周昊和同事张小兵火速抵达现场,发现苏先生与邻居在菜地里发生了拉扯。
经了解,这场冲突已持续4年。由于苏先生一家常年在外,屋后的土地逐渐被邻居用来种植了农作物。一方坚称土地被侵占,一方咬定寸土未取。小菜地成了“大雷区”,两家人从言语争执逐渐升级为肢体冲突,冰冷坚硬的“心墙”在邻里间悄然筑起。
一把卷尺 两户释怀
“根在界址,症结不解,冲突难息。”面对僵局,周昊细致勘验现场,了解双方诉求,然而情绪对峙下的初步调解,收效甚微。周昊随即转换思路,邀请村干部到现场共同开展工作。调解的两个多小时里,他反复释法说理,耐心倾听双方的委屈。
最终,在双方均认可的基础上,他提出了明确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两户巷子的中心线为基础,向北延伸至地头,重新勘定物理界线。这份清晰公正的解决方案,让4年的互不相让逐渐破冰。晚8时许,周昊与村干部一同操持卷尺,当场精准丈量,打下鲜明桩点,两家心悦诚服,握手言和。“周警官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就回所里了……”薄薄的信纸,承载着沉甸甸的谢意。
这看似寻常的界址之争,浓缩着情、理、法的深度交织,周昊用一把卷尺、几处见证桩点,巧妙地为这场“拉锯战”作了终结。
感谢信中,苏先生附上了自己拍摄的周昊(右一)处警画面。
“枫桥经验” 落地有声
“周昊去年12月刚来所里,还在见习期,已经有几拨群众特地上门来感谢他!”同事这样评价周昊。不到半年,“00后”新警周昊用一次次扎实的实践,交出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高分答卷——“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
这份带着温度的感谢信与锦旗是鞭策,更是指引。“我姓周,是周到的周。只有在法理和情理之间寻求的公正,才更能让群众满意。”周昊说。
这是他最朴素也最庄严的承诺——哪里有纠缠不清的疙瘩,哪里就有这“一根卷尺”,将公平拉直,把民心熨帖。下一次警铃响起,这把“卷尺”和他,随时准备着,拉直曲解、标记公正,去拆解下一堵横亘的“心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