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一线牵 | 连遭丧妻丧子之痛,儿媳病逝留下孤女——七旬翁为孙女苦苦撑起一个家 | 南通发布

盛夏时节,热浪灼人。近日,记者在我市苏锡通园区通启桥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带领下,走进困难人员何玉泉家中。

噩耗突至,妻子病重去世

车子沿着乡间小道缓缓前行,穿过一片片田地后,停在一栋略显陈旧的农村自建房前。敞开的大门内,今年70岁的何玉泉正佝偻着身子,坐在地上小憩。

看见我们的身影,何玉泉连忙站起身来,三两下收拾好垫在身下的黄色尿素编织袋。又从墙角搬来几张已经有些褪色的塑料椅,招呼我们在桌边坐下。客厅里,一台锈迹斑斑的老式电风扇缓缓转动叶片,搅动着屋里闷热的空气,却怎么也吹不散他脸上的忧愁。

2007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噩耗击碎了这个农村家庭平静的生活。何玉泉的妻子程映兰不幸被确诊为肺癌。面对这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即便知晓治愈希望极其渺茫,全家人依然倾尽全力,东拼西凑借来20多万元辗转求医,只求能够延续亲人生命。

然而,天不遂人愿。经过两年与病魔的顽强抗争,程映兰的病情仍然无可挽回地恶化,最终于2009年永远闭上了双眼。

亲人的离世,就像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让这个家陷入无尽的痛苦和黑暗中。

“到头来,人财两空……”何玉泉声音沙哑,眼神黯淡。至今,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仍背负着10多万元的沉重债务,压得何玉泉几乎喘不过气。

连失至亲,祖孙相依为命

还未等何玉泉从丧妻的悲痛中缓过神来,命运的残酷接踵而至。

2009年7月26日是一个让何玉泉毕生难忘的日子。他唯一的儿子何彬像往常一样,开车前往我市开发区一家私企上班。未料,途中一场车祸让何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7岁,何玉泉不得不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现实。

更为残忍的是,当时的何彬刚刚结婚不久,妻子杨雪腹中的孩子还不满3个月。

悲痛不已的杨雪选择将孩子生下,并坚强地扛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3年后她带着年幼的女儿小梦改嫁。

可是,命运并未眷顾这个破碎的家庭。在小梦14岁时,亲生母亲杨雪因罹患淋巴癌病重离世。继父无力抚养,小梦只能回到年迈的爷爷身边。从此,一老一少成了彼此唯一的依靠。

何玉泉年轻时做过瓦工、水泥匠,靠着一双勤劳的手撑起一个家。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患有支气管炎、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他,根本无法再从事体力劳动,日子过得很是清贫。

“家里有两亩田,一亩通过土地流转,每年获得1000元租金;剩下的一亩给邻居种些花生、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邻居知道我家的难处,偶尔会送些蔬菜过来。”何玉泉说道。

生活困顿,未来令人忧心

“先是老伴,后是儿子,老何这一辈子太苦了。”通启桥村所属网格长的一番话道出在场众人的心声。

该网格长介绍,在深入了解何玉泉家庭的实际困难后,镇村干部按照政策规定为其办理了低保手续,并将该户情况提供给学校,学校也为小梦减免学费,镇民政部门还给其申请了“润苗筑梦,助学受助”。同时,年底为其申请了失独家庭慰问品、进行困难家庭春节慰问等,祖孙俩的生活有所改善。

“我不知道能不能活到八九十岁,如果我哪天撑不住了,小梦该怎么办?”何玉泉红着眼眶说道。

当被问及为何“微心愿”是一台空调时,何玉泉指了指头顶早已“罢工”的吊扇向记者解释:“客厅和厨房的吊扇都坏了。现在用的这个老式电扇还是好心人送的二手货。”

说罢,何玉泉起身带着我们走到东侧一间卧室。记者现场看到,小小的房间里只有一张老式木床,地上用床垫、床单、凉席拼凑成另一张简易床。天气炎热,晚上祖孙二人只能挤在眼前这间房共用电扇。

何玉泉继续说:“小梦该有自己的空间了。要是能给小梦的房间装上空调,她就不用再和我挤在一起。我这把老骨头能为小梦做的不多,就想让她写作业时凉快些、睡个安稳觉。”(文中受助对象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