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热播剧《北上》原著作者徐则臣做客南通,在南通市图书馆开展《北上》主题分享会,解读创作故事与运河文化,探讨文学与影像的碰撞与融合,与读者共赴一场运河与城市的千年共鸣。
徐则臣生于江苏东海,现任《人民文学》主编。其代表作包括获茅盾文学奖的《北上》、获老舍文学奖的《耶路撒冷》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如果大雪封门》。他因作品饱含深厚的历史感、丰沛的人文关怀和精湛的叙事技巧,被誉为“70后作家的光荣”。
《北上》是徐则臣耗时四年、踏遍运河沿岸的心血之作。小说通过意大利人小波罗沿运河北上的历史线,与当代运河研究者探寻家族记忆的现实线,展现运河沿岸的风土人情、家族与历史兴衰。作为“大运河的精神图谱”,《北上》已被改编为电视剧、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电视剧《北上》今年在央视等平台热播,让运河文化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
“河流对我来说很重要,它承载了我对远方的想象。”徐则臣回忆了他与运河相伴成长的童年时光,“写大运河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在他看来,运河不仅是一项交通工程,更是联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重要航道。“运河是一条河流,也凝结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运河之于当下的意义正在这里。”他特别提到南通与运河的关系,京杭大运河支流流经南通,运河文化滋养着这里,南通也一脉相承了“包容会通”的大运河精神。
分享会现场座无虚席,阅读爱好者、影视剧粉丝纷纷到场,期待与徐则臣的面对面交流,走近大运河文化、感悟文学魅力。来自盐城的高中生奚怀志因电视剧《北上》喜欢上这部小说,特地从盐城来通参加分享会,他说:“作为一个观众和读者,这么近距离地听作者分享创作背后故事,是件很幸福的事。同时,作为一名写作爱好者,徐老师关于‘真实’‘作家的责任感’等观点,为我未来的写作之路提供了很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