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5月23日在京召开。南通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实现“六连冠”,全域满堂红。
新获评全国文明镇1个、全国文明村16个、全国文明单位16个、全国文明家庭4个、全国文明校园2个,获评数量居历史之最。此外,南通市启秀中学教师李庾南被授予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今天起,文明南通将对“南通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进行风采展播,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敬请关注。
全国文明村:如东县掘港街道虹桥村
如东县掘港街道虹桥村位于县城西郊,以西二环为轴心,东部为工业园区,西部为现代农业产业区,区域面积5.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98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601亩。全村共有27个村民小组,1384户,常住人口4341人。坚持党建引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人居环境全域提升、乡村产业全链发展、乡村风貌连片塑造、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全省一流的城乡融合发展型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先后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江苏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等国家、省、市级荣誉38项。
以完善田园生态实现“生态优”
开展农村田园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村内部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可持续循环的生态环境。整村推进户厕改造,普及卫生厕所,建有公厕4座,全村户厕粪污接管处理率100%。全村7条等级河道12.94千米实现生态河建设全覆盖、黑臭河塘整治全覆盖,全力推进全村域环境大整治,拆除废、违、旧房32户2200多平方米,强化污染源头管控,67户农户生活污水全纳管,全村污水治理率超75%。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严格管控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农业废弃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实施田水林庄生态保护和修护工程,构建生态廊道,保护、修复、提升乡村自然环境。
以融合村落环境实现“村庄美”
注重实现空间、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规划有机融合,合理利用村庄内空置闲置空间,融入新的公共功能,营造出亲切的乡村环境。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规范网络、线路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全力做好农户生活垃圾收运、主要道路沿线环境整治,集中整治农村管线乱挂、房屋乱搭、坟墓乱葬、杂物乱堆、杂草乱长等现象。全村12.89公里主干道路全部实现黑色化,通组道路全部实现硬质化,其中环虹西路、芳泉西路、虹桥西路被评为“南通市美丽农村路”。
以田园农业产业为主线实现“产业特”
围绕“四季有花看、四季有果采、四季有人来”,积极引导和培育当地农民兴办农业新业态,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虹桥家庭农场农事体验中心、半亩方塘家庭农场生态花园、宜佳家庭农场特色花卉等产业兴旺核心亮点,建设市民休闲的后花园、生态果园、健康菜园。一是打造“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升级版,形成特色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做强特色产业。二是兼顾农业旅游,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农业+旅游”的特色产业,优化调整产业发展模式,增强村庄产业特色。
以回流造富农民为手段实现“农民富”
成立如东虹腾土地股份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土地全流转,积极引导和培育当地农民兴办农业新业态,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虹桥村特色的“精品果蔬”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建设虹桥村农贸市场,壮大村集体经济,回流造福农民。现有农业龙头企业12家。2024年村营收入238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00元。虹桥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展果蔬主导优势特色产业,与港南村、掘西村实施飞地经济共同新建8万㎡连栋大棚,扩大产业规模,壮大村集体经济;新建仓储2处3200㎡,健全设施让果蔬产业全链条式发展,持续盘活利用村级资金、资源、资产,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发展成果全村共享,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参与分红人均50元,年资金额超18万元。
以弘扬乡贤文化为抓手实现“乡风好”
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和“百姓名嘴”理论宣讲,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文明家庭宣传栏展示、虹桥村善行义举展示,建设“村情村韵馆”“红十字博爱家园”“虹桥大舞台”,常态化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移风易俗志愿者队伍建设,不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形成和谐有爱、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把移风易俗与美丽乡村相结合,通过发放倡议书、建立宣传栏绘制文化墙等形式,深入推动移风易俗理念家喻户晓;制定村规民约,明确村民责任,充分发挥美丽庭院、文明家庭等激励机制作用,营造文明守礼、孝亲爱亲的和谐氛围,激发村民参与移风易俗的内驱动力。通过橱窗、电子屏、广播等形式加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宣传,积极带动周边村民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