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好病”到“更顺畅” | 市妇幼保健院实现儿童就诊“数据服务” | 南通发布

7月5日上午,在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南通市儿童医院)儿科诊区,3岁患儿小宇的妈妈王女士正通过微信小程序查看排队信息。“以前带孩子看病,光候诊就得耗上两小时,现在预约到9点半时段,掐着点来几乎不用等。”王女士的体验,正是南通市“儿童就医更顺畅”惠民实事落地见效的缩影。

2025年以来,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南通市儿童医院)以六大创新举措组合发力,优化儿童就医流程,通过分时段预约、诊区“一站式”服务、候诊候检信息动态提醒、诊区(间)支付、拓展导诊服务、检查检验结果自主查询6项精细化服务,让患儿就诊平均等候时间缩短10分钟,儿童就医体验实现质的飞跃。

分时段预约,精准到30分钟的时间革命 

上午10点前是就诊高峰,我们把号源细化到每30分钟一个时段,就像给就医流量装上‘调节阀’。”医院门诊部主任陈霞介绍。自实施分时段预约以来,医院将每日号源划分为14个时段,微信、支付宝、江苏医保云等7种预约渠道形成立体预约网络。患儿家长陈女士对此感触颇深:“上周给孩子约儿保科,小程序提醒9点前到院,来了直接就轮到我们,连取号都不用排队。”

针对儿科就诊特点,医院还实施动态号源管理。数据显示,优化后9点半前初诊号源占比提升至60%,较调整前明显减少回诊高峰时段的等候时长。更值得关注的是“预检验”机制——5岁的白血病患儿小林通过自助开单提前完成血常规检测,主治医生在诊室调阅电子报告后直接制定治疗方案,整个过程比传统流程节省1.5小时。

诊区“一站式”让家长少跑楼梯

进医院二楼儿科诊区,采血窗口、超声检查室与诊室呈环形分布,取药窗口紧邻扶梯口。“以前带孩子做B超要楼上楼下跑,现在在同一楼层就能完成所有检查。”双胞胎患儿的父亲张先生推着婴儿车感慨。这种空间重构背后,是医院将儿童专属的采血、超声等功能单元集中布局,各楼层配备的自助机与导医台,形成“挂号—就诊—检查—取药”的闭环服务。

导诊服务的升级更显温度。7月1日上午,志愿者朱海娟全程陪同患有自闭症的7岁患儿小轩就诊,从挂号到取药全程引导。“这类孩子对陌生环境敏感,我们的‘一对一’陪诊能减少他们的焦虑。”据统计,2025年1至6月已有39名像小轩这样的特殊儿童获得全程陪诊。

智慧医疗,从排队叫号到掌上就医的体验升级

“候诊屏显示前面还有2人,预计等候8分钟。”在候诊区,患儿家长赵先生的手机实时弹出排队提醒。尽管新老系统切换期间部分功能仍在调试,但微信小程序的“排队候诊”模块已让等候时间透明度提升。

而“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则让急诊患儿家长李女士免于奔波:“孩子高热惊厥送急诊,医生先抢救,我在诊室用手机完成医保移动支付,太方便了。”

检查检验结果的共享机制更打破了信息壁垒。6岁肺炎患儿萌萌的妈妈在公众号上查看到胸部CT报告后,直接带孩子回诊,医生工作站已同步调阅影像资料。“不用等打印报告,也不怕弄丢,这种‘无纸就医’对带娃的家长太友好了。”数据显示,目前90%的常规检查报告都可通过线上查询,医生工作站也都可以实时调阅。

“我们分析过就诊数据,儿童就医的痛点不仅在医术,更在流程。”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蒋银华的话揭示了改革初衷。通过重构时空维度、强化人文关怀、赋能智慧技术,医院构建起“三维服务模型”。最新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儿童就医流程满意度达96.80%,较实施前提升3.47个百分点。“下一步,我们将把分时段预约经验拓展到成人科室,让更多患者享受精准医疗服务。”蒋银华透露。这场就医体验的革新,正悄然改变着一座城市的医疗服务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