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过后,不论城乡,“孩子苦了十多年,终于上岸了。人家能给孩子的,自家一点也不能少!”家长这种补偿和跟风心理,拉动起一波消费热潮。9日,记者就此展开专访。
机场迎暑运旺季日均超1.3万人次
“考前就和女儿说好了,先去她心心念念的厦门鼓浪屿,再去三亚,最后再转到福州去打个卡。”9日下午,在家中精心准备好了行囊,准备乘中国国航航班先赶往厦门的市民马晓丽,笑着对记者说,“什么鼓浪屿、最美环岛路、曾厝垵、云水谣古镇、南普陀寺、集美学村、《大鱼海棠》中的原型土楼,等等,丫头早就做好了攻略,就等我这个老妈出钱啦!”
一旁,高考成绩考得不错的丫头,也做了个鬼脸,她说,“你早就答应要奖励我的!再说了,我的同学已经去过了,说厦门是全国环境最好、最宜居、景色最美的城市之一,不仅景色迷人,美景美食和当地文化也很有吸引力!”
马晓丽认为,女儿高考考得不错,这样的奖励,也是理所当然。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高考的结束,叠加暑期到来,旅游市场加速“升温”,草原游、海滨游、亲子游、研学游备受青睐,南通机场迎来暑运旺季。
市民王女士带着10岁的女儿和朋友两家人准备飞往长春,开启六天五晚避暑度假之旅。她说:“去长白山看雪山、泡温泉,再去边境小城感受异域风情打个卡,也算是让儿子在高考后好好放飞一下!南通机场飞长春的航班时间很合适,第一天下午去、最后一天晚上大概8时许到家,节奏很紧凑。”
6月下旬起,南通航空市场已进入“暑运模式”,出港重点方向以成都、重庆、广州、大连、厦门、长沙、西宁、贵州等旅游目的地为主。
一组数据显示:自6月25日以来,平均日旅客吞吐量超1.3万人次,其中6月30日、7月2日两天,单日旅客吞吐量超过1.4万人次,预计暑运将保障旅客超过85万人次。
为满足暑期旅客多元化的出行需求,南通机场提早谋划,对接东海航空、深圳航空、天津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大力拓展航班航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南通机场从6月26日起,先后恢复了兰州、加密烟台等航班。
从7月中旬起,南通机场还将陆续新开湖北十堰、恢复海拉尔航班。暑运期间,新开加密的航线以旅游线为主,平均每天航班起降约110架次……
电子产品升级成为考后最大热点
“儿子最迷电子产品。没办法,只要不过分,我也会尽力满足他的合理愿望。毕竟,作为父母挣的钱,最后还是给他用的。”9日中午,在市区一家商超刚刚为儿子选购了最新款的华为MatePad Pro 12.2英寸平板电脑的许海英,一边用手机扫码付款、一边不忘叮嘱儿子,“这回你使用时可要当心点,上回那个平板电脑你用了三个月就摔坏了屏幕,你说心不心疼?”
手捧着崭新平板电脑的小伙子嘿嘿乐着,挠着头说,“老爸,知道啦!”
许海英刚为儿子买下的这部平板电脑,价格为3599元。
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品牌手机……记者在走访我市多家商超和电子产品销售门店后了解到,高考过后,家长为子女掏腰包出钱“升级换代”电子产品的热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一股实实在在的“消费热”。
“从6月份以来,门店的各种电子产品销售肯定是增长的。但是,截至目前到底销售上涨了多少,因为数据没有精准统计,现在还不好说。但基本上可以肯定,同比翻番是没有悬念的。”9日中午,在工农路上的一家电子产品销售部,当班营业员感慨地说,“别说是别人家的孩子了,自家的孩子我都满足她的心愿替她换了一部价格七千多元的新手机。”
“高考一结束,谁不盼着做父母的能给个‘毕业礼’?”女生小季直言不讳地对记者说,“我妈就懂我的心思,不用我说。那天最后一场考试结束,我刚撒腿奔出考场,跑到大门外,手里拿着最新款苹果手机的老妈,一下子就给我砸了个结结实实的惊喜!”
确实,在这个信息时代,结束高考的考生们,最在乎的就是把“心头好”变成“掌中宝”。
“哎,女儿开口要价格和档次较高的手机,说到底,是她想在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中不逊,在同学面前不掉面子、不寒酸。那点小心思,我这个做娘的怎么可能看不透呢?但是,想到其他的孩子也在比成绩的同时,也在暗中比家庭背景和经济实力,我也就不说她啥了,买!”刚给女儿买了新款手机的许女士说,她的这种想法,其实也是其他一些母亲的想法,“都说不要攀比、不要虚荣,可现实生活中也要考虑女儿的切身感受。难呵!”
不得不说,许女士说出了不少做父母的心声。
专家提醒满足合理要求但别攀比
有人戏称,高考过后,就面临着孩子的“电子三件套”,即手机、电脑、平板。
此外,还有暑期考驾照、健身等各种父母给予孩子的“补偿性消费”,作为奖励项目。
那么,该如何看待这股消费热潮呢?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消费项目?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9日下午,记者为此采访了南通大学商学院(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姜朝晖,请他为广大市民解读这一现象并支招献策。
“确实,不盲目攀比和量力而行应是行为准则。为此,面对高考过后的‘后高考经济’掀起的消费热潮,我们应理性客观地看待。”姜朝晖开门见山地说,“不仅是高考过后,包括中考等在内的所有升学,以及孩子的成人礼等,都有此类消费现象。归根结底,这是满足孩子的‘补偿心理’,满足孩子的一些物质期待,只要是合理的、在承受能力之内的,都是正常的。”
姜朝晖同时指出,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科学理性消费,那么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让孩子拥有“获得感”。但是,对于高考考生来说,新的大学生活正在等待着他,美好未来正在召唤着他,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哪种消费需求,都不应该一味地讲究名牌和档次,而是要依据自身条件做到“适合就好”。
“如果家庭经济原本就不宽裕,为了追求品牌产品而不顾自身实力和经济承受力,通过各种消费贷这一杠杆来超前满足自己的欲望,来进行非理性消费,这不仅对个人的未来发展不利养成过度消费习惯,也给家庭带来压力。更重要的是,沿着这一轨道很容易一发不可收拾,造成三观扭曲,有的甚至由此滑入歧途。”姜朝晖特别提醒,“为此,家庭、社会、学校都有责任共同发力,营造合理消费氛围,引导并纠正孩子不合理的消费需求,共同纠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