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路救基金挽救生命万余条 垫付资金4亿多元,为交通事故伤者筑起生命防线 | 南通发布

“我被轿车撞成重伤,家里又没钱救治,火烧眉毛之际,多亏道路救助基金开辟绿色通道,给我撑起了一把生命救护伞。”6月23日,如东县苴镇街道虹元村交通事故受害人戴美银经过医护人员全力抢救,现已转危为安。她入院后,如东县中医院当即联系救助基金如东网点开通绿色通道,伤者家属用手机扫了紫金路救服务小程序,提交相关材料,经网点初审,路救办及省路救中心逐级审核,当天6.2万元救命钱打到医院账户。

交通事故对方逃逸、肇事方无力支付、受害者没钱救治,曾经困扰交通事故伤者,2011年,以“政府公益、关爱生命”为宗旨的江苏道路救助基金在全国率先建立,省政府聘请省属金融机构——紫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基金管理人,建立了政企合作开展公共管理的新模式,帮助道路交通事故中因肇事逃逸等原因无力支付医疗费的困难群众,兜牢民生“底线”。全市设一个路救办公室、7个受理网点,实现救助基金即时受理即时办结全覆盖。至今,南通路救基金累计垫付案件12551件,垫付金额4.1亿元,救助交通事故伤员近1.25万人。

建立无差别急救绿色通道,路救基金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打通服务堵点,提升服务效能。与死神赛跑,救命钱分秒必争;道路救助基金早一秒拨付,就能为伤者多争取一线生机,托起一个家庭的希望,为了让交通事故受害人家属少跑腿,推出“紫金路救服务”小程序,扫码即可申请,共享交警云平台数据,实现“事故即推送、垫付即时达”,形成交警第一时间垫付告知、伤者方线上申请、医护人员助力收集相关申报资料、指导垫付申请、一键申报和路救基金快速审核审批的“高速网”,构成路救基金、交警部门、医院建立实时信息高效互通机制,实现了应垫尽垫,提升了路救服务的时效性、便捷性、精准度,让救命钱畅通无阻,及时抵达每一位奄奄一息的伤者身边。

6月16日,尹某三轮载货摩托车行驶至如东县新店镇新业路与苏253线交叉路口时,被由南向北行驶的小型轿车碰撞,导致脑、颅、腹部15处受伤,创伤性呼吸衰竭,送到如东县人民医院抢救7天欠下22万多元欠款,医护人员告诉为筹集救命钱急得团团转的其子,立即提交病历、欠费清单,一笔如东单笔垫付最高的救命钱随即打到尹某专用医疗账户。

筑牢高效的救助体系,让每一笔善款快速流向生命垂危的受助者。4月19日13时,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振兴路路段,摩托车驾驶员王某与正在过斑马线的施某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两人受重伤,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然而,面对高昂的抢救费用,当事人家庭一时难以承担。南通路救办立即启动应急救助机制,路救工作人员快速审核材料,在最短时间内垫付了高达35万余元的抢救费用,为抢救重伤者赢得了宝贵时间。在ICU抢救后脱离危险的黑龙江人王某激动地说:“路救基金救了我一条命。”

“王庭长,杨某已经根据支付令返还路救基金垫付救命钱,谢谢你们。”海安人民法院立案庭在全省率先以颁发支付令的方式解决基金追偿纠纷,督促道路救助基金偿还义务人在法定期限内履行还款义务。据了解,支付令从申请到生效仅需1个月,由承办法官进行书面审查,不需要当事人参加庭审,申请支付令的费用仅为一般诉讼程序案件受理费的三分之一。这种省时、省力、省钱的高效追偿方式,紫金保险路救基金已在海安法院追偿4起案件。

“追回一笔垫付金,就能多救一个人。”南通路救基金与公安、检察、法院等密切合作,推行追偿“链式管理”,对每个追偿案件从立案评估、交警调解、当事人协商返还、定期跟踪调查取证、起诉、开庭、执行等全流程逐案分析,确定追偿方式和途径,实现符合条件百分之百追偿。法院将逾期不履行基金偿还义务的当事人,列入“严重交通失信行为”。到目前,南通路救基金成功追回救命钱近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