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炎值”飙升有“凉策” | 如东项目建设步伐不减,安全生产工程建设“两不误” | 南通发布

 

 

炎炎夏日,热浪滚滚。7月8日,总投资5亿元的江苏强石轻量化铝精密制造智能生产项目在如东马塘镇开工,这是该县近半个月以来启动的第3个重点产业项目。

室外“炎值”飙升,如东项目建设步伐不减、力度不松,上万建设者正坚守岗位,战高温、斗酷暑,全力奋战节点目标。

与这“热辣滚烫”的建设场景相匹配的,是项目工地推出的一系列“凉策”。从搭建遮阳棚、发放防暑降温药品,到调整作业时间、增加休息频次,各参建单位以人性化的举措,为项目有序推进注入关爱力量,确保安全生产和工程建设“两不误”。

错峰施工避高温,产业强县“项”前冲

8日上午8时许,云层暂时挡住了似火的骄阳,洋口港经济开发区临港工业区科森绿色聚酯新材料项目现场,塔吊、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作业不停,焊接声、锤打声此起彼伏,150多名工人头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来回穿梭于钢筋水泥间,专注地忙碌着手中的活计。

“今天有风,比前两天舒服多了,这段时间,项目上都是错峰施工,避开中午的高温时段。”杨佳园是项目现场的一名安全员,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巡查工地,确保每一位工人的安全。“安全员的职责就是守护好工人的安全,比如工人开展高空作业时,我要在屋面上旁站盯岗。一天至少得在工地转四圈,日行万步不在话下。”

科森项目由土耳其科森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超7亿美元。科森集团是土耳其乃至中东等地区知名的聚酯材料生产企业,主要生产瓶级聚酯切片、瓶坯、瓶盖等包装材料,供应食品级聚酯包装产品。科森项目规划分五期建设,将在如东打造聚酯材料“超级矩阵”,眼下,一期项目包装车间、成品仓库、控制室等单体框架已基本搭建结束;聚酯楼地下工程也已完成,即将进入地面施工阶段,预计9月封顶,明年二季度投产。

“我们通过错峰施工保障安全生产,上午最早6点开工,10点收工,下午则延后至3点开工,7点收工。”项目安全环保负责人王子龙介绍,最近这段时间,项目现场实施“休中间、抓两头”的错峰作业模式,保证工人身体健康的同时,不误工程节点。

热浪中,位于洋口镇的利索年产2.6万吨食品级气体及食品级氦气10万立方项目施工现场依旧繁忙,上百名建设者抢抓早晚时段施工,目前项目主体建筑已封顶,预计9月竣工投产;坐落于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的晶丹达智能终端项目现场,工人们各司其职,协同作战,歇中间、抢两头,稳步推进主体工程施工,确保明年下半年如期投产运行。

盛夏的如东,保持着全速奔跑的“速度”和“热度”。目前,该县33个省市重大项目正在同步建设中,涉及的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等县域主导产业呈现“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

防暑降温有“凉”方,能源工程掀高潮

上午9时许,坐落于阳光岛上的国信如东LNG接收站配套码头工程施工现场,咸湿的海风拂过,带来一丝丝凉意。在已经架好箱梁的栈桥上,电焊工俞军正在认真地焊接钢脚架,焊接点不时飞溅出灼热的火星和高温气体,让原本只有30℃的气温直接上升至50℃。“热是真的热,但海上风大,吹一吹也能起到降温效果。”俞军说,施工现场每隔百米设有遮阳区,工人随时可以去休息,同时人丹、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药品也是不间断供应。

image.png

“近期天气炎热,施工现场处在无遮挡的海上,为保障500多名工人的身体健康,我们在现场提供了充足的防暑降温物资。”项目现场安全总监沈华友介绍,除此之外,项目部每天都会给工人准备绿豆汤,并根据天气预报提前调整施工计划,同时定期组织工人进行防暑降温知识培训,重点科普中暑前兆症状,提高工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我们还每天安排专人巡查施工现场,密切关注工人身体状态,确保工程安全稳步推进。”国信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戚家明介绍,国信如东LNG接收站项目是江苏自主投资建设的第一个储运调峰项目,码头作为接收站接卸LNG的重要设施,其建设进度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投产运营。目前,码头栈桥箱梁架设已过半,预计10月份可完工,该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向全省输送天然气清洁能源,单日最大气化外输量可达6000万立方米。

与此同时,6月24日开工的中石油江苏LNG扩建储罐项目也在如火如荼推进中,该项目将建设1座20万立方米的LNG储罐及相关配套设施,建成后,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单日气化外输能力提升至5650万立方米/天,可在紧急情况下满足全省民生及工业两天的用气需求;协鑫汇东如东LNG接收站项目现场,冰镇矿泉水、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用品一应俱全,该项目配套码头工程正在桩基施工中,全面建成投运后,年处理能力可达350万吨。

花式保障送清凉,基础工程快推进

上午10时,记者来到金牛码头N1N2泊位项目工地时,室外气温已超30℃,现场100多名工人正在抓紧收尾,准备回后方驻地休息。

“天气热,我们怕工人中暑,除了提早收工,现场还配备雾炮车,为工人物理降温,休息区有大冰箱,冰镇汽水、冰棍不限量供应。”项目现场负责人左信介绍,针对高温天气,项目部制定了高温应急预案,除了合理调整作息时间、错开高温时段生产,还在工地休息区设置了“清凉驿站”,让工人随时能够休息纳凉,确保项目工地高温环境下安全生产。

金牛码头项目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洋口港的重大基础设施配套工程。2023年10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如东洋口港口岸扩大开放至金牛作业区,扩大开放岸线长度4500米、3个5万吨级通用码头泊位。2023年10月底,金牛码头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规划新建2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和1个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配套建设陆域堆场及道路、生产和辅助生产等工程,设计年通过能力408万吨。

“目前,W1泊位已全部建成并顺利通过交工验收,即将启用,服务远东海缆项目;N1N2泊位正在进行上部结构施工,预计8月底完工。”江苏洋口港港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辉告诉记者,金牛码头建成投用后,将结束洋口港只有离岸式码头的历史,重点服务后方临港产业各类物资运输需要,推动港口向腹地产业布局靠拢,打通港口物流供应链,为促进南通沿海区域深度参与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和分工协作、主动承接临港高质量制造业转移、建设沿海现代产业高地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