氤氲的豆香,是仁桥最温暖的印记。金黄圆润的豆粒已在水中浸润舒展,石磨低吟,雪白浆液缓缓流淌。柴火灶上,大铁锅里初沸的豆浆翻涌着厚厚泡沫,豆香弥漫,氤氲出百年手艺的朴素醇厚。
这方小小豆腐,渊源可追溯至汉代淮南王刘安炼丹时的偶然点化,更值得铭记的是,它曾滋养过这片红色热土上奔走的烽火身影——当年新四军战士在孙庄一带转战,炊事班最常做的正是那碗热腾腾的青菜仁桥豆腐。它与黄桥烧饼一同,将百姓的深情与支援,默默融入了那段峥嵘岁月。
匠心独运,古法点卤凝就水嫩鲜香
“世上有三苦,行船打铁磨豆腐。”一句朴素的谚语,道尽了豆腐匠的辛劳与专注。仁桥豆腐,遵循着严苛的古法,精选颗粒饱满的黄豆,冬浸廿四小时,夏秋则减半;石磨慢研,细袋滤浆,柴火慢熬;待浆液微凉,巧手轻挑薄如蝉翼的豆腐皮——这凝聚精华之物,一大缸仅得一二张。
最考究的当属点卤。石膏粉以秘法调匀,冲入滚烫豆浆,轻搅之间,豆花凝结如云。舀入铺好豆包布的模中,压榨去水,水灵鲜嫩的豆腐方告功成。每一块仁桥豆腐,都凝练着时光的耐心与手艺的温度,成就了它豆香浓郁、口感鲜嫩的独特印记。
豆腐为媒,舌尖盛宴撬动融合新篇
一方豆腐,在巧思与技艺下幻化出万千风味。2022年,海安市孙庄街道首届“仁桥豆腐”美食活动在韩庄村文化体验园火热开场。油锅嗞嗞作响,香气裹着热气升腾。大厨们以豆腐为画布,施展“菊花豆腐”“文思豆腐”的精妙刀工,更创作出“金砖白玉”“八宝福袋”等一百三十余道创意豆品佳肴,令人目不暇接。这场舌尖上的文化盛宴,让深藏乡野的仁桥豆腐从农家灶台华丽转身,跃上广阔舞台。
2024年,海安市首届豆制品烹饪比赛暨第二届“仁桥豆腐”推广活动,更升格为第十届江苏省创新菜烹饪比赛专项赛。省餐饮行业协会会长于学荣盛赞:“仁桥豆腐,地标美食,里下河风味,小磨手工,豆香味浓,值得推广!”这场汇聚了技艺比拼、文化交流、品牌推广的盛会,不仅展示了豆制品的无限可能,更架起了各界人士认识海安、热爱海安的桥梁,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香飘未来,老手艺赋能新时代振兴
仁桥豆腐,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的意义。它承载着“福气安康”的百姓祈愿,链接着游子的乡愁记忆。
孙庄街道深刻把握发展规律,通过举办“仁桥豆腐”美食活动,既有效联结乡情、寄托乡愁,又凝聚了发展合力。近年来,孙庄街道坚持以文促经,着力盘活文化资源、擦亮品牌形象、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仁桥豆腐”等特色资源与“吃住行游购娱”消费市场深度融合,使自然生态之美与多彩人文之韵在优美环境中相得益彰。
如今,这承载着百年传承与红色基因的仁桥豆腐,正从热气腾腾的作坊走出,融入孙庄街道宜居宜业、幸福绵长的澎湃春潮。它一头系着“精选、慢磨、细点、凝香”的乡土根脉与匠心坚守,一头链接着以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崭新篇章。从豆腐坊到千家餐桌,从地方小吃到省级赛事,从革命烽火中的“暖心菜”到今日撬动发展的“金名片”,仁桥豆腐的馥郁豆香,正伴着孙庄大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飘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