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未保中心协同阿里巴巴“心愿便利店”助力困境儿童圆梦行动 | 南通发布

在如东县,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因家庭困境早早背负起生活的重量,却依然怀揣着对未来的小小期待。一个篮球、一件新衣、一个能自由歌唱的话筒……这些在旁人眼中平凡的物品,却是他们藏在心底的愿望。截止今年7月,如东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以下简称未保中心)承接阿里巴巴“心愿便利店”公益项目,通过入户走访、心愿收集、物资配送等全程服务,为33名困境儿童送去了专属的温暖。


一、沉默的心愿,被看见的微光

为了更好地帮助如东县内的困境儿童,未保中心积极对接"心愿便利店"公益项目。该项目由阿里巴巴公益联合壹基金等组织发起,通过一对一精准帮扶的方式,为在地困境儿童实现微心愿。2023年9月上线以来,通过线上一对一精准对接,已累计帮助乡村儿童、大病儿童等弱势群体实现超过2.3万个心愿。

自承接该项目以来,未保中心投入了专门人力物力,组织社工和志愿者深入走访,细心收集每个孩子的心愿。


在走访时,孩子们总是腼腆地低着头。社工轻声问:“有什么想要的东西吗?”回应常常是长久的沉默。在耐心的鼓励下,他们终于用稚嫩的笔迹写下心愿:智力障碍的小航需要一把能坐着上厕所的椅子,让日常起居少一些艰难;内向的轩轩想要一个篮球,能在放学后和伙伴们一起奔跑;爱唱歌的小雨悄悄写下“卡拉OK小音箱”,梦想着有一天能站在舞台上……

这些微小而珍贵的心愿,承载着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映照出他们成长路上最真实的需求。如东县未保中的社工们用心倾着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希望用爱点亮每一份期待。


两个月后,阿里巴巴"心愿便利店"以"员工参与+精准匹配"模式响应这些心愿——由阿里巴巴员工亲手准备的爱心包裹跨越千里抵达未保中心后,如东未保的社工们完成最后"温暖配送":核对信息、分装打包,将礼物一一送到孩子手中。有的孩子把感谢写在作业本背面,有的紧抱礼物不松手,还有的让社工录视频,对着镜头认真说:"谢谢远方的叔叔阿姨。"这些温暖反馈被整理成文字和影像,传回阿里巴巴的员工时,他们看到的不仅是心愿达成的喜悦,更是一个个被温暖照亮的童年。

二、专业守护:从“物质帮扶”到“心灵关怀”

如东县未保中心始终秉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在本次微心愿行动中,不仅关注孩子们的物质需求,更注重心理层面的支持。许多困境儿童因长期缺乏关爱,性格内向、敏感,甚至对表达自我产生畏惧。


社工们在走访到小琪家中时,发现她由于身体原因,长期卧床,无法下地活动。这样的生活状态让小琪的性格更加内向,对外界充满敏感和戒备。因此,在面对社工的询问时,小琪显得十分无措,低着头不敢直视,手指紧紧攥着衣角,声音细若蚊蝇。社工们没有急于追问,而是蹲下身来,与她平视,用温柔的语气耐心引导,并轻轻握住她的手,传递温暖与安全感。渐渐地,小琪紧绷的肩膀放松下来,开始尝试用简单的词语回应,甚至偶尔露出羞涩的微笑。

未保中心的社工们深知,像小琪这样的孩子不仅需要物质帮助,更需要心灵的陪伴与鼓励。他们通过耐心沟通和真诚互动,逐步赢得了小琪的信任,让她慢慢敞开心扉,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愿望——原来小琪一直对服装搭配有着浓厚的兴趣。

当社工们第二次上门,带着小琪的心愿礼物前来时,她的眼里闪烁着期待和感激。这一次,她不再躲闪,而是主动和社工们分享自己对服装搭配的见解,甚至兴奋地讨论起不同的色彩和款式。小小的房间里,第一次充满了她的笑声和自信的言语。

三、长效机制:构建困境儿童关爱网络

"微心愿"仅是如东县未保工作的缩影。近年来,中心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模式,建立覆盖全县的困境儿童关爱体系:定期入户走访完善"一人一档",联动公益组织提供教育、心理、医疗等多元服务,通过家长课堂提升家庭自我发展能力,从源头改善成长环境。

未来,如东县未保中心将深化"物质+心理+发展"全方位帮扶,让更多孩子拥有被爱的底气,让每颗"心愿种子"都能长成参天大树。(冒新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