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上午,南通创新区观山社区联合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薪引力”志愿服务团队,在南通环境教育馆开展生态科普社会实践活动。辖区青少年、居民、志愿者60余人共同开启这场自然探索之旅,在沉浸式体验中汲取环保知识。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踏入生态知识展厅。从古籍里的环保智慧——《伐崇令》展现的早期环境意识,到唐代禁伐禁捕区的生态保护实践,再到《四时月令五十条》蕴含的顺应自然理念,历史与生态的交融,让人惊叹古人对环境的珍视。在“二氧化碳呼吸检测器”前,大家好奇地呼气、观察数据,直观感受呼吸与气体成分的关联,明白碳排放与生态平衡的微妙关系,一个个睁大眼睛,沉浸在奇妙的科学现象中,而在展厅另一侧的互动游戏区,同学们在“降碳减排”中竞速赛跑,加深对低碳理念的理解。
海洋生态展区里,“蓝碳汇聚地”展示的多样水生物种,“江豚趣味小百科”呈现的可爱江豚知识,为同学们打开海洋生态新窗口,认识到守护水生生物家园的重要性。环濠河都市绿色生态圈的展板,诉说着濠河从污染到治理典范的蜕变,让大家懂得生态修复的力量,明白守护身边环境的意义。
以“古人的‘时间魔法’——日晷的制作与使用”为主题,“地薪引力”志愿者们展开讲解,带领大家探寻日晷里藏着的时间奥秘。从日晷起源的古老传说,到不同朝代日晷在计时、文化层面的作用,再细致拆解日晷利用太阳投影计时的科学原理,志愿者们娓娓道来,带领大家穿越时空,探寻古人的智慧。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展日晷手工DIY,小心翼翼地组装、调试,当一个个亲手制作的日晷成型,大家兴奋地尝试摆放、观测,亲身感受古老计时工具的奇妙,在动手实践里,将科学知识深深烙印心间。
本次活动以“行走的课堂”模式,让辖区青少年在看、听、做、问中感受生态魅力,从实践中收获探索乐趣。接下来,观山社区将继续联动优质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校外课堂教育内容,激发辖区青少年对生态保护与科学探索的热情,为社区“暖·成长”“三位一体”校外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