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下午,“关爱一线牵”栏目组走进苏锡通园区通启桥村,与村委会工作人员一起,为困难家庭送去善款和电风扇、电饭锅等爱心物资。
点滴善举凝聚大爱
上周,通启桥村10户困难家庭“微心愿”公布后,引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关注,激起阵阵爱心涟漪。
南通一中高二(7)班的学生们在班主任周天业的带领下,第一时间与栏目组取得联系,主动认领其中7户家庭的帮扶物资;与此同时,该校高二(14)班的全体团员也迅速加入爱心队伍中来。根据受助家庭实际需求,师生们精心采购了包括米、油、空调、电风扇等在内的生活物资。
值得一提的是,热心公益事业的市民黄健、俞先生也慷慨解囊,分别捐赠2000元和200元善款。
8日下午,栏目组回访了上期故事讲述的主人公何玉泉。记者现场看到,新空调已经安装到位。
新空调的安装过程中还有一段暖心插曲。师生们采购空调后,委托栏目组咨询安装费用事宜。经了解,安装师傅一开始联系何玉泉时,由于语言沟通不畅,老人未能理解需要支付安装费。恰好此时村委会工作人员在场,便向安装师傅详细介绍了何玉泉家的实际困难。经实地查看后,安装师傅为何玉泉申请了免费安装服务。
从学校师生到社会爱心人士,点滴善举如涓涓细流汇聚成爱的河流,浸润南通这座大爱之城的一寸寸土壤,让“慈善之城”的底色愈加温暖动人。
四岁女童命运多舛
“天气热,先喝点水。”敲开门,小羽的父亲陈佳辉将我们迎进屋内,然后贴心地递上瓶装水。
客厅的沙发上,小羽安静地靠坐着,瘦小的身躯看着让人心疼。难以想象,这个年仅4岁的小女孩承受了怎样的病痛折磨。
去年,原本活泼好动的小羽突然不再张开手要父母抱,也不愿自己走路,小脑袋总是歪向一侧。察觉到异常的父母带着她辗转多家医院检查,发现是颈部淋巴结节导致的疼痛,医生诊断后告知并无大碍,这让小羽父母松了一口气。
谁知在进一步检查中,医生发现小羽的小脑与脑干之间长着一个蚕豆大小的髓母细胞瘤,这是一种颅内恶性肿瘤。
“医生说肿瘤的位置太危险了,手术风险极高。”小羽的母亲薛亚琴声音哽咽,“可如果不做手术,一旦肿瘤扩散,孩子可能活不过15天。为了一线生机,我们没得选择。”
去年12月12日,小羽被推进手术室。从上午10点到晚上7点,整整9个小时的煎熬等待,医生终于将小羽从死亡边缘拽回。术后,小羽在ICU住了近60天,仅靠营养液维持生命。今年2月,出院时的小羽瘦得几乎皮包骨,体重不到11千克。
眼下小羽正在接受化疗,头发已全部脱落。截至目前,治疗费用高达50万元,这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难以承受。
“医生说,只要接下来的5年,小羽病情不复发就没事。”薛亚琴说,“小羽是我的心头肉,我希望她能平平安安地长大。”
逆境之中重拾希望
“谢谢你们!这么热的天,送来的风扇正好派上用场。”今年41岁的冯毅接过崭新的台扇,不住地道谢。
冯毅原先从事食品销售工作,和妻子夏芸有一个儿子叫小嘉,一家三口过着简单而知足的生活。
然而,命运接连给这个家庭以无情打击。在小嘉5岁时夏芸罹患重病离世,数年后的一次事故则让他们家跌入谷底。
冯毅回忆,2016年的一个晚上,他酒后驾车途经市区小海高架,酒精的麻痹作用让他来不及反应,车子突然失控狠狠撞上高架隔离带。事故发生后,他被紧急送往通大附院救治,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因神经系统受损导致下半身瘫痪。
“手术后经历了长达两年的康复治疗,前后花费14万多元,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冯毅摩挲着轮椅扶手,痛苦地说道。
年迈的父母需要赡养,小嘉读书需要经济支持,生活的重压让冯毅不得不重新振作起来。他将家中一楼改造成一间便民小卖部,售卖白糖、饮料、泡面等商品,虽然挣得不多,但能勉强维持生活开支。
有关方面按照政策规定为冯毅办理了低保手续,还为其年迈的父亲安排了一份保洁工作。冯毅感激地说:“有了好心人的帮助,我相信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文中受助者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