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带热南通暑期足球,绿茵少年“满天星”! | 南通发布

“苏超”激战正酣,五战全胜的南通队也给无数孩子心中种下了“绿茵梦”。如今,在南通的球场上,包括上海、苏州等地慕名而来的越来越多孩子,身穿球衣、脚蹬球鞋、挥汗如雨,在教练的带领下,开始足球训练。

“‘苏超’的火热,让不少孩子们充分体会到了足球精神,在练球时克服了畏难情绪,训练更有动力。另一方面,家长的热情也被调动起来了,咨询孩子训练的数量比以往暑假增加了很多。足球运动越来越深入人心,对于足球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南通飞翔足球俱乐部创始人曹翔开心地表示。

“快,快,快,跑起来!后面的跟上!”7月8日早上6点半,一群身着球衣的孩子,跟在南通艾星足球俱乐部教练张建身后,正在南通开发区能达生态通廊附近的活力岛足球场上展开日常训练,个个精神抖擞。“我6岁开始就接触足球,到现在已经5年了。”通师一附五年级学生洪浩文告诉记者,“踢球很好玩,可以增强体质,也可以和小伙伴们增加交流。将来我也要代表南通队为家乡争光。”

在星湖小学上三年级的康智锦今年10岁,她对足球就有着自己的想法。“我一年级接触到足球就喜欢上了它,踢足球很有趣,特别是踢对抗赛我更加享受。”头戴发箍,扎着一个马尾辫的她,在足球场上一点都不输于男孩子,运球对抗都有模有样。“我们南通的女足很强,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朝一日能够进入南通女足队伍,代表南通去比赛。”

“儿子从小就喜欢足球,作为家长肯定支持孩子的兴趣和选择。至于今后的发展,只要他愿意,能走多远走多远,我们全家人都会全力以赴!”36岁的洪启东从事化工方面的工作,上一年级的儿子参加足球青训营训练已有一年。“‘苏超’开始后,儿子就全程关注,特别是南通队的比赛他一场不落地看了。他说今后有机会也要代表南通出战。”

“是家乡圆了我的足球梦,让我有了更好的未来。”今年暑假,15岁的郭宇乾再次回到培养过他的艾星足球俱乐部参加训练。得益于南通俱乐部的六年悉心培养,小学毕业的郭宇乾就以足球特长生的身份顺利被上海文来中学录取。寒暑假回家乡练球成了他的习惯。他笑着说,“南通在‘苏超’的表现太棒了,我感到无比自豪!也期待家乡的‘足球小将’越来越多!”

据官方统计,南通全市有12家注册的青训社会机构,其中教练员近百名、常训学员数千名。“苏超”开赛以来,报名各家足球训练营的少年儿童激增。以南通艾星足球俱乐部为例,该俱乐部经过10年发展,现拥有南通大学、活力岛、沃格、中南球场等四处常训地点,累计培养学员超过1000人,专职教练员团队达19人。该俱乐部通过4年的梯队建设,助力通师一附校队连续4年获得崇川区小学生足球联赛冠军、南通市总决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他们还成功为上海海港、上海申花、长春亚泰等国内顶级联赛俱乐部输送了十余名优秀队员。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俱乐部培养的刚迪、张泽轩、杨浩哲三位小将,分别入选了国家U14、U15少年足球队。俱乐部还与西安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达成了合作协议,努力为优秀苗子搭建更好的升学桥梁。

南通飞翔足球俱乐部也是一家从事多年青训工作的社会机构。俱乐部创始于2013年,目前有南通开发区2013馆、沃格、滨江真草运动中心等6大基地,合作有12所小学、4所幼儿园,800名常训学员。俱乐部的创始人曹翔是江苏省足球队退役运动员、江苏足协教练员讲师。“我们俱乐部培训的学员以小学生为主,也有初高中生和成年人。”飞翔青训的教练施泰龙告诉记者,“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一方面激发孩子对足球的兴趣,同时也吸收好苗子进入我们的梯队,帮助他们往更高水平发展,为南通足球发展储备更多优秀人才。”

众所周知,青训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绝非单打独斗可成,离不开政府部门“有形之手”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南通足球青训发展坚持强基础、补短板、建机制、创品牌,厚植青少年足球培育“土壤”,全面提升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每年累计投入数千万元用于足球青训工作建设。除了社会培训力量以外,目前南通市还拥有1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市、区)、3个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市、区),1家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基地,241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6所江苏省足球后备人才示范学校等。全市青少年足球在U8至U18年龄段实现了“全覆盖”。近年来,我市青少年足球精英梯队在国际性、国内大赛中屡获佳绩。在上月刚刚结束的2024—2025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中,代表“苏大强”出战的南通二中女足、海安博文高级中学(海安外国语学校高中部)男足分别斩获第五、第六的好成绩,这是我市首次高中男女队代表江苏一同征战国家级赛事。

聚时如烈火燎原,散则如繁星闪耀八方。借助“苏超”的炽热氛围,从“局部繁花”到“全域芳菲”,南通足球青训,未来可期。

南通是著名的“体育之乡”,南通市儿童业余体校享有“世界冠军摇篮”美名。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提供的数据,该校输送的林莉、赵剑华、葛菲、李菊、陈玘、黄旭、陈若琳、石宇奇等运动员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三大赛事共夺得100枚金牌,成为我省第一个创此辉煌的设区市业余体校。